她眼光实在太好,无论是接戏还是挑男人,当女明星和嫁给邦德,曾经是多少女人的梦想,她却全实现了,更何况这个女人还是个学霸。单身狗去躲起来哭一会吧。 影片中的爱情观不是相爱,而是配对,你瞎了,我就得自挖双目。这看似荒诞的设计,细思起来,也不无道理,门当户对,依然是这个社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择偶标准。
然而婚姻制度的存在是否真的合理呢?大多数到了一定年龄的所谓剩男剩女们,迫切要求脱单,是迫于对爱情的渴望,还是迫于周遭人给予的压力?或者说,到了一定年龄,选择权会慢慢被社会剥夺,与其说选择爱情,不如说选择配对,同时,却丧失了真正去寻找爱的权利。 《阿尔卑斯》 这次导演在影片中异想天开的开了一个公司,由医生、护士、体操选手和教练组成,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接受失去亲人、朋友的委托,为他们扮演死去的人,以缓解死亡带给他们的悲伤。
听起来像是颇有人性的终极关怀,可事实却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更像是在当一名演员,按照未亡人的要求,演着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生硬的表演时时给客户跳戏的感觉,但是正是这种跳戏,告诉我们,生活中,你扮演着自己还是他人,一切的所作所为是为满足自己还是满足他人。
荒诞的设计带来不荒诞的思考。鬼才导演的思路不是一般人能够捕捉,所以本片虽略显晦涩沉闷,但也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的提名和最佳编剧奖。 《狗牙》 《狗牙》又是一部足以自戳双目的片子。却获得了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同时获得了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
故事讲述了一对父母对于三个子女的奇特教育法,三个孩子从小被父母圈禁在家中的高墙,不能出门,不能接触除父母之外的人,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父母的教授,直到“狗牙”掉落,才能走出家门。
父母还告诉他们,高墙之外是个危险的世界。在这种设定下,这对奇葩父母就有了定义一切的权力。大海是皮质的沙发,鬼是草坪上的一朵小黄花,猫是一种专门吃人的怪物,而贱货是房间里的一盏大灯……
父亲才是唯一可以出去的人,大儿子成人之后,父亲会从定期带回一个女人,来满足儿子的性需要。
也正是这个女人和她带来的两盘录像带,改变了这对奇葩父母苦心经营的世界。最终大女儿为了出去,砸掉了自己的“狗牙”,藏在父亲车的后备箱中,逃出了这个变态的世界。
只有拥有丧心病狂想象力的人,才能想出这种极权家庭的存在。然而,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会,极权的影子却无处不咋。影片中这种极权家庭的象征意义也远远的超出了光影世界的范畴。 封闭会带来极权,极权则拥有了重新定义一切的话语权,极权可以封闭信息,隔绝交流,也可以对其统治下的人们进行洗脑,进行美名其曰的“保护”。 这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美剧《穹顶之下》, 飞来的穹顶隔绝了小镇和外面的世界,于是这个镇上拥有最大权力的议员,开始以保护的名义对小镇居民进行中央集权式的统治。
看似荒诞的命题,引出了一般人不敢言说的隐喻,一些人在生活中扮演了上帝的角色,有权对人们的三观进行重塑,而一旦自由的思想觉醒,将会产生毁灭一切的力量,甚至不惜毁灭自我。 看完这些片子,你是否了解到希腊鬼才导演的良苦用心?电影和文学一样,理应独立于政治之外,不畏强权,勇于鞭挞,才能启迪人心。荒诞的外衣下,关注社会现象,关注政治话题,才是欧格斯·兰斯莫斯影片的精神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