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凌寒 于 2012-10-7 16:28 编辑
好声音硝烟散尽,梁博站到了最后。凭借梁氏摇滚,成为众目睽睽下最大的黑马。 关于声音的比赛结束了,跟声音无关的“声音”产生了,对于“黑幕”的猜测,对于身世的掐指还在延续着。 1 一切来源于,梁博的过度沉默。他的生活态度似乎不像人们对摇滚歌手的期待——思考,践行,不羁,甚至批判,但那就是他的态度,一种能影响人的人生态度。 “盲选”时他还说着一口“东北范儿”的普通话,抱着把吉他,唱郑钧的《长安长安》。“一路西行一路唱,唱尽了心中的悲凉,我生来忧伤,但你让我坚强”,是一种对土地的赞颂,一种对内心力量的自我剖析,比之浮糜的情歌,高度不止拉开了一点点。 只有那英为他转身,事实证明这个选择的正确性超乎任何人的意料。当第一天众多的性格张扬,霸气外露的歌手,跑马灯似地挑战观众干燥无聊的空闲时光,正应了那句话——这是个外向人统治的世界。所有的焦点,灯光,镜头都在不断挖掘寻找这些黑暗中闪烁着未来光芒的年轻人的一切。一个由绝大多数普通人组成的世界,这些人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奇葩”。而默默无闻的梁博,充其量只是个会唱歌的“自己人”。平凡的民众没有被他的任何光芒“刺伤”,他也没有让任何人产生自卑的感受,至少他没有像王乃恩似的把全人类当成了“精神垃圾桶”,对人们进行不断摧残。 2 “你属于安静型,没必要往他那儿靠。” 汪峰的一句话,让他进一步认识到,人该怎样就该怎么样。《北京北京》,他唱得安静,就像所有这类歌曲的主旨一样,淡淡的忧伤伴着逐渐成灰的香烟,除了歌声就只有心灵的声音。黄勇的声音算是这首歌中最大的点缀,如同隔壁胡同远远飘过来的余音。 摇滚有自己的性格,少有流行乐的那种多变。如果一种技巧不能表达歌曲的含义,那不如彻底放弃它,唱出对歌曲的感受。梁氏摇滚不为了摇滚而摇滚,透彻了摇滚的精神,又不像第一代摇滚人那样锋芒毕露。 《花火》,依旧是汪峰的歌,他唱得比汪峰好。汪峰的声音很宽,而梁博的声音很年轻,因此具有了一种一往无前,一旦开始便永不回头的豪情,和很多人心目中的年轻时代很像。人最怕没有梦想,最怕内心没有力量,那种身处社会底层时时作痛的“无力感”让人消沉。这样的境地,又怎会是好听的情歌能够治得好的。 《私奔》——郑钧。平淡的歌词,处处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一个年轻的梁博,提前唱出属于中年人的内心力量,放声呼喊。等我们到那时,是会像歌中写的那样,依旧拥有梦想和力量,还是变成听歌的人,在心里默默感受。 《像个孩子》——汪峰。汪峰的经历,如同杨坤提及的“如果没有类似的经历,我又怎么会为这样的经历流泪”。一首能够引起听众共鸣,发自内心的呼喊。那种心内千言万语,呼喊如山崩,却发不出声的经历,又是多少普通人一生中不断碰到的,比挫折还要伤人的真实写照。 《回来》——罗琦——中国摇滚第一女生。凭借自身传奇般的经历,让大众安静思考她,思考自己。梁博并没有这样的经历,他只能唱出对这首歌的理解,他的感受应该是自己与乐团的,他是个安静的人,既然不愿意把听众带得太过悲伤,也不会把听众带得太HIGH,两者都无法让听众在歌声中有所体悟。安静何尝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极致,只是有些人做到了,我们却没有接受,因为一颗闷炸的心。 3 《我爱你中国》——汪峰。某种程度上,汪峰成就了梁博。那么多的非情歌出自他,如果没有他,我们在自己国家的《中国还声音》上,应该怎样表达这样的舞台,这样的听众,这样的歌曲,这样的声音是属于——中国呢? 太多的英文歌,太多的情歌,那种假伤感,狭窄的气场,我们已经听了整整一个夏天。从刚开始的悦耳,到后来的反感,终究没有再听第二遍。我们还记得云杰唱《鸿雁》,宽阔的意境。已经记不得还有谁唱过什么情歌,因为我们都在爱情里受过伤,但伤疤褪去后,我们拒绝再拿出来反复煎熬。这已经是一个充满无力感的时代,不需要更多的消沉因为要出现而出现。 这也是一个属于摇滚的夏天,如若没有梁氏摇滚,传递出正面的力量,那么我们会像讨厌《非诚勿扰》一样,恶心这个虚伪的世界,我们的爱国热情会被无穷无尽的情爱所掩埋。 我们是中国人,发出的应当是中国的声音,而这个声音应当有像它从前那样,充满对未来,对现在,对人生的力量。一声怒吼,我们有了国家;今天我们更要让所有国人都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世界,我们来自中国,我们毫无畏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