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907|回复: 9

七绝.粽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2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信服胯夫歌垓下, 原因痛楚断愁肠.
汤锅万沸方知晓?苇屈才能裹粽香.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先生的忍辱负重和屈子深思高举没什么关联吧?“ 原因痛楚断愁肠”一句看不懂,谁在为谁痛楚断肠?还请楼主赐教。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几昝 发表于 2012-6-24 19:24
韩先生的忍辱负重和屈子深思高举没什么关联吧?“ 原因痛楚断愁肠”一句看不懂,谁在为谁痛楚断肠?还请楼主 ...

玩的文字游戏,本意是人应具忍,(原一一屈原、大家都为楚亡愁痛而投江,谁亡秦呢?)问咎老师好,我胡言乱语惯了的,望勿计较!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5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首借粽为名的感悟戏作,起句从韩信忍辱到垓下的四播楚歌说起,承句间接地表明成大事者忌义气用事以小失大,转句点粽悟之名,最后借苇(委)之谐音玩笑趣结:苇叶不包粽大多自枯自落或入灶膛化灰,包粽充分发扬了自身的青香包容特长,虽千锅万沸,历尽磨难不虚此行矣!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思维活跃学贯古今确实令人叹服,看了先生的注释我还得再去考证一下,屈子的死因。
先生说:屈原、大家都为楚亡愁痛而投江,谁亡秦呢?
可历史书上通俗的解释是屈子是在楚亡之前投江的,其心情忧愁伤痛是正常的,但是不是因为楚亡,可能是想表明自己的清白以死相谏等等,以其性格如果楚国真的被灭了,屈子肯定组织抗秦队伍,我们就吃不到粽子了。
楚三户而亡秦,也是附会,秦朝是被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推翻的,项羽不过是队伍的一支,立了楚怀王而已。

瞎说几句,万望海涵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几昝 发表于 2012-6-25 23:20
楼主思维活跃学贯古今确实令人叹服,看了先生的注释我还得再去考证一下,屈子的死因。
先生说:屈原、大家 ...

从赐评中可以看出:咎师是一个忠史实的渊博之士,实在值得尊敬.屈子被国人敬了千百年,忠国、忧民、清高、气节....这些固然令人敬佩,学生认为:光有激情尚不够,有责任者还须劳筋骨犹劲、苦心智不乱、受凌辱不弃....文革中如果邓、叶等有势之帅在逆境下如都选择自行了断,后期谁来主持拨乱反正强国富民呢?学生拙作意在用韩信、屈子之成败之事言人生处世之悟,管见了!问好!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6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原死了两千多年,中国只有一个端午节为。屈原不投汨罗江也成就不了他的精神,他的死不是因为激情和不负责任。死都不怕,还怕什么?
韩信只是将才,他只追求功名利禄,没有什么人格魅力可言,死前才后悔不听老蒯的话,没想到死于妇人之手,在此不赘述,怎么能说是成功?他还不配和屈原相提并论。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7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几昝 发表于 2012-6-26 18:20
屈原死了两千多年,中国只有一个端午节为。屈原不投汨罗江也成就不了他的精神,他的死不是因为激情和不负责 ...

昝师误会了,学生绝无责备屈子不负责任之意,屈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不亚于谪仙、陶潜、东坡、陆游、曹雪琴、沙士比亚、泰戈尔、托尔斯泰、普希金....不过各人对处世之举看法不同而己.佛说:"众生平等"平等则可相提并论,更何况是人?山人少年时对屈子是敬仰,中年时渐转佩服,花甲后则是理解而已了.人之进化,适者生存,比如说熊猫与鼠:时人皆言不可比也,事实上怎样?一一过去和未来正在证明....木秀于林风摧折,目高于顶众远之,山人认为:莽夫斗气、愚夫角力、高人斗智、道成无为.士雅海量方为真高也!胡言一通望勿在意,问好!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靖江论坛(靖阅网)业务咨询:18952637888|热线电话:0523-84837888|手机客户端|手机版|小黑屋|靖江论坛(靖阅网) ( 苏ICP备18055248号-5 )

GMT+8, 2025-7-2 05:13 , Processed in 0.169917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