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68|回复: 5

一个人的校园民谣  转载自天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5 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自序:  青春无悔
一、同桌的你:纯真年代的最美回忆
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献给校园兄弟的毕业歌
三、那天:那些年少痴狂的往事
四、青春:岁月苍茫,青春如歌
五、露天电影院:渐渐远去的旧时光
六、温馨天堂: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温馨天堂
七、冬季校园:遥遥的梦想远远的人
八、文科生的一个下午:从荷马史诗到鲁迅全集
九、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
十、那些花儿:幸运的是我,曾陪你们开放
十一、一生有你:年华老去水木飘香
十二、似水流年:年华似水,低吟浅唱
十三、李雷和韩梅梅:再也回不去的恋恋风尘
十四:启程:万物生长,等青春落幕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青春无悔
  
  
  我以为,这个年代再也没有了纯粹的校园民谣了。当我真的写下“青春无悔”这四个代表着校园民谣最有力的词汇时,我知道,校园民谣在我心中已经一如婴孩般沉睡,再也不会醒来。
  
  我不知道打开这本小书的朋友,还有多少人在听校园民谣的,反正毕业后出来工作,我是差不多有三年多没有听过了。我以为,现在的校园是再也出不了纯属的校园歌手和诗人了。沈庆说他要吃饭所以他很少唱歌了。叶蓓说她要改变风格所以她穿起蓝色的吊带在灯光下舞动。朴树把自己隐藏在光怪陆离的广告里。水木年华的歌曲,曾经一度填补这个空洞,可是后来的他们,创作的歌曲也已经越来越商业化,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温暖和纯真。当年作为高晓松歌曲最好的诠释者的老狼,音乐早已脱离了校园民谣的风格,他本人似乎也不愿意再跟校园民谣扯上什么关系。高晓松现在也不再是纯属的校园歌曲的创作者了,看到他出现在“快乐女声”的评委席上,我的心不知道怎么的,一下子变得很难过。
  
  有多少人能在世俗的纷扰下,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白衣飘飘的年代啊,是再也不会回来了。反正在我的这个年代,是没见过焚烧诗稿的学生,没见过两人共一块橡皮的同桌,也没见过抱着吉它在楼梯上唱歌的大男孩。
  
  我们以前写情书,都是用笔一字一字端端正正地写在洒有香水的信纸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好,偷偷的塞进心爱的女孩的抽屉里,然后傻傻的等待着她的回信;
  
  我们以前想要对心爱的女孩说句话,要在食堂门口等一个多小时,然后鼓起勇气红着脸约她周末到凉亭上看星星;
  
  我们以前和女孩子出去游玩,要骑着那辆向好友借来的残旧的自行车,到很远很远的海边去看海,然后大胆地牵着她的手,跳过泥泞的湿地。
  
  ——可是现在,哪里有人还会一笔一划地写情书给女孩子呢?手指敲敲,一个E-mail就搞定了;想要对女孩子说话,发个短信就OK了;周末约会,电影院、游乐场、商场,大把大把的地方可去……
  
  莫名其妙的,想起了十六岁的自己,想起了写给喜欢的女孩的厚厚情书,想起了那些迎风吟诵的深情而幼稚的诗歌。我怀念起以前那些简单的日子,如此的温暖纯真,又如此的铭心刻骨。我很遗憾自己没有赶得上高晓松他们的那个年代。他们的那个年代,有诗人海子有顾城,有收集写满小诗书签的女生们,有弹着吉他在草地上唱歌的流浪歌手,“那是个白衣胜雪的年代,四周充满才思和风情,骠悍和温暖。”
  
  1996年,高晓松二十七岁,他给我们带来了《高晓松作品集》。他开始回忆他的青春,如此旁若无人,又如此的叹喟感伤。于是唱歌的老狼哭了。
  
  这首歌,叫做《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节选)
  
  词曲:高晓松//唱:老狼、叶蓓
  
  男: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最亲爱的你,像是梦中的风景,说梦醒后你会去,我相信;
  女:不忧愁的脸,是我的少年//不仓皇的眼,等岁月改变//最熟悉你我的街,已是人去夕阳斜,人和人互相在街边,道再见;
  男: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了我的爱恋;
  女:你说岁月会改变相许终生的誓言;
  男:你说亲爱的道声再见//女:穿过年轻的脸
  男:含笑的//女:带泪的//合:不变的眼
  
  女:是谁的声音,唱我们的歌;是谁的琴弦,撩我的心弦;
  男:你走后依旧的街,总有青春依旧的歌//总是有人不断重演,我们的事;
  女:都说是青春无悔包括所有的爱恋;
  男:都还在纷纷说着相许终生的誓言;
  女:你说亲爱的亲爱永远,
  男:我是年轻努力的脸,
  男:含笑的//女:带泪的//合:无悔的脸
  
  男: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
  女:最后的最后,是我们在走;
  男:最亲爱的你,像是梦中的风景,
  女:说梦醒后你会去,我相信;
  
  合:都说是青春无悔包括所有的爱恋//都还在纷纷说着相许终生的誓言;
  女:我说亲爱的亲爱永远,
  男:我是年轻努力的脸,
  男:含笑的//女:带泪的//合:无悔的眼。
  女:亲爱的//男:亲爱
  合:亲爱永远,永远年轻的脸,永远永远也不变的眼。
  
  
  这首《青春无悔》,高晓松说是写于一九九一年初,“流浪了一圈回到北京,找到那把吉它时,它只剩下三根弦了。所以写了这样一首九拍的歌,多年后录这首歌时,老狼在棚里哭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想起和女友一起在八中校门口树上刻下的字,他在黑着灯的棚里,我在控制室里,通过麦克风谈起那些事,谈起她们。她们就象是从我们手指尖上滑过的那些叫做岁月的东西一样,偶尔还会漫上心头。”
  
  我曾经一再固执的认为,我整个读书时代写出来的所谓的诗歌,也抵不过这样的一首《青春无悔》。多年以后再听到这首歌,依然感到有种抑制不住的流泪冲动。喃喃自语式的哼唱格调,温暖的歌词,很纯粹的感情,唱的时侯会有一种忧伤流出,像在彼此鼓励,又像在彼此告别。这首歌词和现在泛滥的爱情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有着多样性,可是我们很难再发现还有哪一首歌曲,能和《青春无悔》一样,能够把一场大学恋爱描述得这般纯真这般真实,感觉如诗一样的气质。
  
  旧时光在哪里了?在迷失在飞鸟的蓝天中,痴痴醉在你的笑容里?还是追逐着夕阳,与海鱼唱着初恋的歌曲?
  
  依稀可见我们渐浅的脚印,在时光的灰烬里,依然刻着我们相恋的故事。你说你青春无悔,包括了对我的爱恋。可是曾经相亲相爱的女孩,如今你在哪里了?
  
  淡淡的月光,海边的燃起的篝火,将回忆慢慢淹没,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白衣飘飘的年代,我们的诗歌,你们在哪里了?
  
  一直都很喜欢高晓松的音乐词作,虽然我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学子。可是多年后的我们,听着他的歌曲,看着他为我们刻画的青春脸容:写给喜欢女生的情书,弹着吉他的流浪歌手,彼此猜硬币的寝室兄弟,才知道在这些杂乱而又真切的文字后面,表达的是青春时代的年少无知,以及那彷徨迷惑而又纯真美丽的青春情怀。
  
  音乐是存在的记忆。我们总爱用一段音乐来怀念一个年代。“校园民谣” 就在那个花开的年代生长出来,是青春的印证也是岁月的沉淀。当这些熟悉的旋律重新响起的时候,总会让人想起那逝去的校园生活和那无忧的纯真年代。我不知道年轻一代人会不会相信曾有过这样一个纯真的白衣飘飘的年代,会不会有人喜欢我的这本小书。但我仅以此书,记念我的青春岁月,记念逝去的旧时光,记念曾经的理想冲动,曾经的纯真情怀,曾经的风花雪月,曾经的歌声流淌……
  
  青春的舞台永远都不会落幕,即使它已远去,也总有人不断重演着我们的故事。校园里总会有走了的人和新来的人,多少学子在传诵属于我们的歌曲,过去的我们留下了这一首歌,未来的你们还会继续传唱。时光的漫步,将爱情融会贯通,一走一来,象是老生对新生经验的交接仪式一样。
  
  我们都是这样走过,那些记忆似曾相识,久违的事想起还是甜的。而无论是喜悦或是悲伤,铭记或是遗忘,都已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刻下了那四个字:青春无悔。
  
  很多年以后,当我有了孩子后,当我的孩子要走进校园,开始他/她的白衣飘飘的青春时光时,我一定会推荐这些首歌曲给他听,听那些伤心的夕阳下的眺望,听那些流水般的悲伤与哀愁,听那些那些青春的喃喃自语式的诗稿,听那些流转的时光,听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听我那段已经逝去了的青春岁月。
  
  是为序。
http://zhangmenshiting.baidu.com/service/2d83a24c62e384721bbe3f56660b636e.mp3?xcode=a22cb7c13ea94acdb519c2d9372dd69726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篇一/同桌的你:纯真年代的最美回忆
  
  
  说起校园民谣,有两个人必须要说说的。一个是高晓松,另一个是老狼。高晓松是写校园民谣的,而老狼是唱校园民谣的。他们都是大陆最早期的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在90年代大陆的校园民谣风潮中,这两人,都是标志性的人物。而说起大陆的校园民谣,有一首歌始终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高晓松作曲填词、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
  
  1994年,中国大陆的本土流行音乐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当大地唱片公司的策划人黄晓茂在策划案里写下“校园民谣”四个字,并按照自己的喜好收录校园歌曲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校园民谣竟会在这一年异军突起,一张《校园民谣1》的磁带合辑红透了半边天,一把木吉他伴着清新、自然、质朴的声音,冲出校园围墙,传唱大江南北。
  
  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就是《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
  词曲:高晓松//演唱:老狼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你从前总是很小心 问我借半块橡皮
  你也曾无意中说起 喜欢跟我在一起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 谁把它丢在风里
  
  从前的日子都远去 我也将有我的妻
  我也会给她看相片 给她讲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安慰爱哭的你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一阵简单的木吉他和口琴的前奏,伴随着老狼磁性十足的声音,《同桌的你》就这样不经意地飘了出来。这首歌曲,表达的是这样的一种简单而浪漫的情怀,那是对学生时代与同桌女孩之间那种纯真往事的美好追忆:
  
  在那个还不懂爱的年纪,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些无忧的时光。你曾经是那样的小心翼翼问我借半块橡皮,红扑扑的脸蛋是那样的羞涩害怕,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跟我在一起,啊,那时候的天空,又是多么的蓝,多么的风轻云淡啊。
  
  如今的我将要结婚了,我将会有我的妻子,我将会给她看我们照过的相片,给她讲同桌的你,那个多愁善感的你、最爱哭的你,不知道你现在过得好不好呢……
  
  《同桌的你》前面的文案是这样写的:“你在窗口注视人群,总觉得匆匆来去的是你的爱情,而当你置身人海,四周却是那么的安静,没有人提醒你,没有日记和落满山花的背影。”
  
  可以说,《同桌的你》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梦,关于回忆的梦。丝绸一样绵长而细腻的文字,诉说着的是淡淡的年华情怀。光阴轮转,故去的岁月中还有你的影子:“爱哭”的“多愁善感”的“长发”女孩。我们从这中间看到,岁月的痕迹在流淌,象一条河一样,缓慢而不经意的改变着你我年轻的容颜。
  
  爱情是校园民谣的永恒主题,尤其是这样的朦胧爱情。简单的旋律,通俗的歌词,《同桌的你》将这种情怀描述得让人动容。高晓松对音乐的敏感把握上,老狼对歌曲的完美演绎上,造就了《同桌的你》这样长长久久的经典。
  
  不过现在的许多学子,他们可能永远不会拥有这样的一个“同桌的你”了。现在的学校,从初、高中开始已经实行单人桌子,大学里也没有了固定的班级,没有了固定的教室——我不知道这是否标志着我们曾经拥有的“同桌时代”的结束,我不知道该庆幸我们曾经的拥有,还是该哀伤我们现在的失去。
  
  好了,现在回过头来说说这首歌曲背后的一些故事——
  
  1994年4月,《校园民谣1》问世之后,成为大陆音乐市场最畅销的盒带之一。这盘磁带的封面写着这么一句话:“每一首歌都来自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发生在你生活的四周。”封底是一面斑驳的砖墙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阶梯教室”。歌词设计成了一本精致的小册子,每一首歌的前后都用手写体写着单独的文案。歌词第一页写着:唱一首歌,爱一个人,过一生……
  
  有意思的是,《同桌的你》让高晓松和老狼同时名扬天下,但这首歌带给两人的爱情却完全不同:《同桌的你》断送了高晓松的初恋,却让老狼和初恋女友有了幸福。
  
  老狼原名王阳,于1968年出生于音乐世家。1989—1991年期间,老狼曾组织中国第一支大学生摇滚乐队“青铜器”并担任主唱,在北京各种地下摇滚音乐会与崔健、唐朝、黑豹等乐队同台演出。
  
  有关“老狼”外号的来历有多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他刚和女朋友相恋的时候,有一回女朋友生日,他跑到台上给女朋友唱她最喜欢的齐秦的《狼》。他在唱之前说自己愿意一直陪伴她到老,当一匹老狼。台下一起哄,都叫他老狼。这个外号也因此固定下来了。
  
  老狼的这个女友,就是他生命中的“同桌的你”——潘茜。据说,1988年春天,老狼还在读高三,有一天他在中山公园转悠的时候,看见一个穿着蓝色背带裤的长发女孩坐在木椅上静静地看书。从此,老狼为这位女孩魂不守舍,结果当年高考名落孙山。次年,老狼奋发图强考上清华,那女孩竟然与他成了同桌。不久,老狼以一曲自己最爱唱的《狼》俘获了姑娘潘茜的芳心。大学毕业前夕,潘茜要去海外留学,不善于表达感情的老狼找到高晓松,说了心事:舍不得潘茜离开。高晓松于是结合老狼和自己的初恋现场写下了《同桌的你》。老狼借这首歌再次向初恋女友表明心迹,终于维系住这段爱情。除了《同桌的你》,老狼还有一首写给妻子的歌,那就是《等待》。那时候潘茜在美国读书,老狼把这首歌词寄到了美国,让孤身在外的她觉得这是老狼做得最浪漫的一件事。1999年潘茜终于放弃在美国的事业回国,2004年10月8日两人终于共结连理,完成这段18年的传奇恋爱。
  
  从相识到结婚长达20年,这么长的恋爱时间在当今的社会真的太不容易,两人的爱情故事在圈内一时传为美谈。这段爱情是高晓松特别欣赏的,“他们不需要很多钱,让我看着就像过去那种知识分子家庭,他们俩都是很追求精神上的那种,他媳妇有三个硕士学位,有很好的感受能力,他们在一起能那么久,最重要的就是两人之间的交流。”
  
  高晓松的初恋,却没有老狼如此的幸运。如果真如他填写的那些歌曲一样,能够吟唱着爱的歌曲,与所爱的人相伴到老,那么这一生也无悔了。可是,现实总是残酷的……
  
  高晓松1969年生于北京高级知识分子家庭。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本科。1990年暑假,高晓松到厦门大学体验生活。夏末的一天傍晚,当天21岁生日的高晓松和一帮朋友庆祝,与当时读厦大新闻系广告专业大四的红结识。在四目相对的瞬间,一向桀骜不驯的高晓松猛然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天啊!我恋爱了……”同样明白爱情来了的红拉起他就往外跑,就这样高晓松和大他两岁的红相爱了。
  
  不久,高晓松与红在厦大附近的一个小渔村合租了一间民房过起小日子。转眼间,暑假过去了,高晓松面临开学。为爱痴狂的高晓松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放弃清华大学的学业,与相爱的红在一起。一天早晨,高晓松为红梳头,突然大叫一声:“哈哈,有了!”他迅速放手,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他瞬间的灵感:“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的嫁衣?”这就是《同桌的你》的初稿,也是初恋带给他的优美而忧伤的动人旋律。
  
  1993年的一天,高晓松把最终成型的《同桌的你》的歌声献给红时,红流泪了,但她却说:“晓松,你真的是个音乐天才,你一定会成功的;但我有个预感,你成名的那一天也就是我们分手的时候。”不想这一预言后来成了事实。
  
  《校园民谣1》问世之后,《同桌的你》成了该合辑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几乎登上了当年国内所有流行歌曲排行榜的榜首,获得了多项音乐大奖,1994年夏天,黄磊邀请高晓松为其影片作曲。红却用分手要求高晓松放弃,高晓松坚持要去,两人只得痛哭分手。
  
  这个初恋故事,高晓松曾经在某杂志上披露过,至于红到底是谁,他没有泄露其真实名字。据说红现在北京定居,可能从事广告工作。
  
  似乎所有的爱情故事都会有同样的过程,从开始浅浅的喜欢,到深深的爱,再到浅浅的痛,最后成为深深的回忆。特别是那些年少轻狂的爱,总会带着一种致命的伤,伴随一生。都说是青春无悔,可是青春熬尽的时候,真能够说出这四个字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后来的高晓松,又断断续续历经几段感情,但无论与沈欢的婚姻,还是与歌手阿朵的恋情,最终都是没能修成正果。他的现任妻子是80后的一名河南美女,两人2008年成婚,育有一女,如今在美国过着平静的幸福小生活。
  
  所有的刻骨铭心的爱恋之后,都会归于细水长流般的宁静。
  
  岁月不留痕,忘了相亲相爱的人。不知道高晓松现在再哼唱起《同桌的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的那个她?
  
  “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同桌的你》,一首歌,两段情,曾经感动我们的故事,在岁月流逝中,依然不会老去。
  
  当爱已成歌,当唱歌的人已变成风景,当美丽的往事开始飘零。在行人匆匆的眼里,还有谁能把一支恋歌唱得依然动听?
  
  还有谁陪我一起唱歌?
3.jpg
http://zhangmenshiting.baidu.com/service/85908f05b5148f36f52e8b50d7168031.mp3?xcode=39a943cbb41cdfdf0e15fa1269adcc9125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篇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献给校园兄弟的毕业歌
 
  
  1994年《校园民谣I》专辑推出后,音乐才子高晓松随即遐迩闻名。在专辑收集的十一首校园民谣里,就有四首歌曲是高晓松的作品:《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上班族》和《流浪歌手的情人》。这四首歌都是早期那批校园民谣非常出色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四首作品代表了当时内地最有力的校园民谣。有意思的是,这四首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是两两相对的——
  
  《上班族》和《流浪歌手的情人》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艺术冲撞。《上班族》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歌曲,描述的是关于大学学子毕业后的上班生活,开篇就是扑面而来的浓厚的生活气息:“无论拥拥挤挤还是冷冷清清你总要出门上班,无论雨的清晨还是风的黄昏你总是来去匆匆,街上人来人往车上人喜人愁你全都你全都有……”短短几句,将上班族的生活描绘得入木三分,枯燥而又世俗。在这样的反衬下,象牙塔里的校园生活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而《流浪歌手的情人》则是首理想主义的歌曲,开篇即浪漫而虚幻:一个流浪的歌手,他要你相信他的爱,让你做他的情人——
  
  “我只能一再地,让你相信我,那曾经爱过你的人,那就是我。在远远地离开你,离开喧嚣的人群,我请你做一个流浪歌手的情人……”
  
  那是一个一把吉他走天涯的年代,那是一个年轻的心眷恋流浪的年代,高晓松带着学子的象牙塔情怀,用文字营造出那属于流浪歌手独特的玫瑰梦幻……
  
  中学时代,我们初学吉他的时候,就是弹这曲子的。晚自习后,青草地上,月光如水,一大群女生围在我们四周,听我们拨动琴弦,眼神满是温柔情怀。那样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那般美丽动人。
  
  《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又是两首对立的歌曲。校园民谣的两大主题,懵懂爱情和兄弟情谊,就在高晓松的这两首歌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桌的你》写的是异性之间介于友情和爱情之间的朦胧情谊,采用排比、询问的手法把校园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小故事串联起来,将青春时代里单纯的爱恋描绘得让人心碎又心醉。当年高晓松的这一曲《同桌的你》,不知打动了多少多愁善感的莘莘学子,而且让不多愁的也变得善感起来。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与《同桌的你》有几分相像,但写的是室友之间的情谊。它是一首非常好的毕业歌曲,曾在多少毕业前的散伙儿饭上引得大家痛哭流涕,而且事后仍然感慨万分。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曲词:高晓松//演唱:老狼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你总是猜不对我手里的硬币//摇摇头说这太神秘
  
  你来的信写的越来越客气//关于爱情你只字不提//你说你现在有很多的朋友//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那些日子里你总说起的女孩//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
  
  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每当你又听到晚钟//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在你来不及难过的心里//你问我几时能一起回去//看看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过去//你刻在墙上的字依然清晰//从那时候起就没有人能擦去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
  
  
  1993年7月,是高晓松已经疏远了三年的昔日同学毕业的日子。当年的大学同学给他打电话,说要毕业了,大家聚聚吧。放下电话,高晓松进了厕所。出来的时候,对当时在他家的老狼说:“我写了首歌……”
  
  毕业聚餐的时候,高晓松回到这些昔日的同学中间,把《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漫不经心却又恋恋不舍地唱了出来,结果全班男女同学禁不住泪流满面。对很多人来说,校园的生活简单而快乐,那时的心情是最真的,那时的泪水也是最值得回忆和感动的。
  
  在高晓松的笔下,《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几乎将校园兄弟的感情发挥到了极至,短短的300字,句句写实,却句句感人:
  
  “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昔……”一支烟,一瓶酒,三两话语,这是男生之间最简单的交流方式;
  
  “那些日子你总说起的女孩,是否送了你她的发带……”这是只有兄弟间才会共享的一些秘密;
  
  “你问我几时能一起回去,看看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过去……”我们的青春已经逝去,但是我们的那份快乐,那份伤感,那份离别,那份共同的记忆,永远都是如此难忘。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你曾分给我手里的香烟,却猜不透我手里的硬币。如此朴实的语言加上淡淡的忧伤曲调,仿佛不经意间,轻轻击中人的心底最柔软之处,让所有男人想起曾经的“上铺兄弟”,泪流满面。
  
  1994年《校园民谣I》出版后,《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文案是这样写道:你睁开眼,上面已不见了字迹斑驳的床板,床头的闹钟竟指着同一时刻。
  
  岁月斑驳,这首歌描写得如此漫不经心却又铭心刻骨。
  
  在我看来,校园民谣之所以是校园民谣,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给了人们真诚、纯洁与温情的气息。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宗盛曾这样谈论校园民谣:“好音乐不在于它的技巧与配器,而是其注于音乐中真诚的态度。动听的歌好写,因为有方法、技术、技巧可以获得,而诚恳的歌难得。”《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就是这样的一首诚恳的歌曲,它以真挚写实的风格,将人们埋在心底的那些美好回忆丝丝缕缕牵引出来,毫无矫饰,完全是率真性情的流露。在这个四处充斥着商业气息的社会,这样的真诚就愈显得难能可贵。
  
  高晓松说过:“我写的歌不是只属于某一个阶段,因为我写的东西比较浅,就是基本人性,我的能力就是描述得比较好。”
  
  不得不承认,高晓松是一个很擅长抓题材的人,在早期的这些创作者中,高晓松也无疑是最能描述青春的,没有非凡的功力是不能写出这样的歌曲。那些梦了又梦的爱情、友情, 那些失落了的回忆,那些难忘的校园生活, 点点滴滴都一一细致地被刻画出它们真实的脸容。
  
  在网上看到一段网友写的文字,感概万分。这些文字,写的是作者的故事,又好像是我们每一个人共同的经历,那些回忆,历经岁月的洗礼,依旧那么浓郁、清晰、经久不散:
  
  “大学毕业离校的前几天晚上,全班同学坐在女生楼下被戏称为“望春亭”的小亭子里。一箱啤酒,一地蜡烛。简陋的收录机放着被我们称为“巨俗”的流行歌曲,几乎每首大家都会唱,于是人手一瓶酒跟着唱,还大声地笑,却又好认真。 可是,毫无防备的,这首歌出现了。 老狼的嗓音最适合这类歌曲。他的音质本身就带了一种无从诉说的忧伤,录音机已很老旧,磁带沙沙转着的声音,给他的歌声又多添几分苍凉。 大家一下子都沉默了。还是跟着唱,但没有人再带着戏谑的表情,声音也低了下去。男生开始无言地互相碰瓶子,喝酒,大家互相安静拥抱……
  
  “再看看其他人,女生在默默流泪,男生们还在继续碰瓶子,不多说什么。有一个男生抱着吉它,铮铮琮琮地和着那旋律。木吉它干净纯朴的音质像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再灌自己一口酒,我终于无泪。”
  
  “你说每当你回头看夕阳红,每当你又听到晚钟,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在你来不及难过的心里……”
  
  每到毕业离别之时,耳边总会淡淡地响起这熟悉的歌声,丝丝袅袅中煽动起我们心中那些沉睡已久的情感,让我们想起“睡在我寂寞的回忆”的兄弟,想起那些充满欢笑和哭泣的日子,想起那挤满了书的书架、旧暖瓶、黄色的木吉他、堆满床架的衣服鞋袜……从前的点点滴滴会涌起,而这一切一切,就如你那刻在墙上的字,依然清晰,从那时候起就没有人能擦去。
4.jpg

http://zhangmenshiting.baidu.com/service/76f531bee2903911d0f9bb34c4b579f0.mp3?xcode=8a077180eb1a0afa1ccabf2e8ff3088a28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篇三/那天:那些年少痴狂的往事

  
  这一个篇章,我想写写早期校园民谣时代的一个重要人物,一个校园民谣时代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现在很多人说起校园民谣,一般都会想起高晓松、老狼,或者是叶蓓、沈庆,但我今天要写的是:金立,一个这个对很多人来说也许还稍嫌陌生的名字……
  
  金立,北京工业大学86级建筑系女生,酷爱美国乡村歌曲。作为80年代末90年代初“校园民谣运动”中坚人物中惟一的一位女将,她能写能唱,才华横溢,也是比较多产的创作型歌手,她的作品被认为“具有诗的美感和意境”。在《校园民谣I》十一首的歌曲中,就有三首作品来自金立:《那天》、《故事里的树》和《我们相识》。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1994年大地唱片黄晓茂录制《校园民谣I》前夕,金立已经赴美求学并在美国定居。而《校园民谣1》中由她原唱的歌曲,全部交由别人来唱。
  
  
  故事里的树
  词:孙兵//曲:金立//唱:冯蓝、李蓉
  
  不是故事里那一棵//是一棵不太老的树//晨光照着很清很清的水//小河从树旁悄悄悄流过//几条很漂亮很漂亮的鱼儿//在卵石缝中快乐快乐穿梭
  
  许许多多带露珠的青青草//盖住了树下土地的颜色//偶而飞来难看难看的鸟儿//张望着在叶间叶间跳落
  
  喔 又是你的撕了皮的大厚书//和问不完不完的为什么//喔 又是我的掉了漆的破吉它//和唱不尽不尽的童年歌
  
  那树好茂盛//却从没有知了和毛毛虫的窝
  
  
  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校园民谣的产生,与大陆原创音乐的流行及外来音乐的影响均有联系。在外来音乐的影响中,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力最为直接与深远;在大陆原创音乐中,又以摇滚乐对校园歌曲的产生较有推动。此外,欧美流行音乐及中国民族音乐,均对校园民谣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而金立的作品应该受台湾校园民歌的影响较大。这首《故事里的树》,咏唱的似乎是那个快乐的童年。这与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那首“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的《童年》一样,有着浓郁的校园民歌风味。尽管时空和文化相隔,但是青春的情怀,在诗人般的创作者笔下,终究也难免有重叠的一日。
  
  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常听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在联欢会上排唱这首歌,心中非常喜爱却不知其名。多年后等我知道的时候,我的青春已经渐行渐远渐无书。
  
  《故事里的树》的词作者是金立的同学孙兵。唱歌的是冯蓝和李蓉,有点类似南方二重唱这样的二人组风格,只是后来,喜爱美国爵士乐和乡村音乐的清华大学才女冯蓝步金立后尘远赴大洋彼岸,李蓉则一心投入了“黑鸭子”的演唱组合中去——
  
  人生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离别也许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自然,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其实人生重在相识,又何须在意别离?
  
  
  我们相识  
  词、曲:金立//唱:冯蓝、李蓉
  
  一个伴着期待的平静日子//我们相识,我们相识// 两把老吉他两颗爱吉他的心//我们相识,我们相识//你到我家里轻轻唱了你的歌//又在我家里就那么随随便便合了一曲
  
  你送我一首你写的长诗//我们相识,我们相识//等了两年后我却才写这首歌//我们相识,我们相识//不知为什么写歌时常常回忆起//从前我们俩那小小得失成败的故事//并肩接踵的人群,孤独忙碌的尘世//能有多少人共着同一份悲喜相隔又相知//能有多少人唱着同一支心曲//常离又常忆
  
  好多的话想说可是没有时间说//我知道你要问是不是愿意永远这么着//不要回答我//将来会不会又什么事//只愿今夜晚//不留一点闲谈的兴致
  
  并肩接踵的人群//孤独忙碌的尘世//能有多少人共着同一份悲喜//相隔又相知//能有多少人唱着同一支心曲//常离又常忆
  
  
  我喜欢的词人纳兰性德,曾写下这样的一句诗句,为我深深喜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就这一句,参透了尘世,问蒙了苍生。人生如真的只有相见相识,没有离愁别恨,是不是就不会出现婕妤怨秋扇的旧事呢?
  
  (“秋风悲画扇”借用了汉朝班婕妤的故事。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妃子,却遭到赵飞燕的妒忌、馋害而被打入了冷宫。南北朝梁的刘孝焯就曾经写过《班婕妤怨》:“妾身似秋扇”,后人于是就用秋扇比喻被遗弃的女子。 )
  
  “人生自古伤别离”,其实伤离别,是因为怀念。只因为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们才想把青春最美好的一面永远留存在记忆中,只愿记取相识时的美好心情,不愿意记取那些伤感的别离。
  
  这首《我们相识》,刻意地避开了分手别离,只谈相识相知。可是字词间却又处处见着别离,因为它在回忆,回忆那些初相识的时光,和那些相知的片段,“你到我家里轻轻唱了你的歌”,“你送我一首你写的长诗”……然而时光如水,一切的故事都还没开始,就嘎然而止了。我只能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弹起这首属于我们共同的歌,忆起我们相识的时光。
  
  写到此处,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记得初中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在写同学录,一个女生在喜欢的男生的本子上写下这样的一句:“林,我们相识,相识在美好的岁月里,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否认。林,你不喜欢我没有关系,但我喜欢你,我们曾经相识,岁月可以见证。”
  
  年少的初恋,是那么的直白,又是那么的炙烈。如今那女生即将成为他人的妻子,当然林不是她的丈夫。那些年少痴狂的往事,最终也只能是青春梦幻的过眼云烟。
  
  那天,你留下了这一段文字,然后曲终人散,纯真年代的往事一去不复返了……
  
  
  那天
  词、曲:金立//唱:艾敬
  
  那天有你一封长信
  说了那么多淡漠的话语
  那天我沉默握笔
  是不知道怎样来回答你
  那天翻看从前的日记
  好长一段踌躇的年纪
  那天我只写下一句
  原来我们自己不明白自己
  
  说了世上一无牵挂为何有悲喜
  说了朋友相交如水为何重别离
  说了少年笑看将来为何常回忆
  说了青春一去无悔为何还哭泣
  
  《那天》写的是离别后的心情,写得极其敏锐动人的,可惜似乎并不那么被人们看好。每当我和同样喜欢校园民谣的朋友说起《校园民谣I》的时候,说起这首歌,说起金立这个人,很多人都表示没有印象。可能这与当时《同桌的你》等歌曲过于流行有关,也可能是金立当时去了美国,她的歌声已逐步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
  
  金立于1992年就已经远赴美国,如今更是不知道她在何方,没有人知道她创作这些歌曲时背后的故事。《那天》的企划文案是这样写的:我们无法知道她(金立)当初创作这首歌的故事,我门只能以这首美丽的歌,表达我们对包括金立在内的所有校园民谣作者的祝福!
  
  其实其他的歌也都一样,每首歌都有它的故事,遗憾的是后来的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我们曾被这首歌的敏锐震撼,为这首歌的美丽感动过,记起那些象牙塔里的纯净时光,即已足够。
  
  毕业以后的某天,我整理书架,翻看心爱的女孩为我写的文字,翻看从前的日记,翻看朋友寄来的厚厚一叠旧信,突然觉得,那段日子,真的是“好长一段踌躇的年纪”。
  
  曾一起长大的朋友再无联系,曾爱过的人嫁为人妇,我始终沉默着微笑,没再问过为什么。
  
  我告诉自己,世上终归一无牵挂,朋友终究相交如水,青春一去不回但可以无悔。
  
  青春中最美好的岁月,几度花开花谢,四季轮回,原来也终于要走了。
  
  仅以此篇,记念我最敬仰的校园民谣前辈金立。我在此记下她的名字,留下这只言片语,是为了让后来的人们不要忘记校园民谣发展里程上这个关键的人物,不要忘记那个才情泉涌、白衣胜雪的年代,不要忘记她曾经在大陆音乐史上翻过辉煌的一页。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5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music/1/183151.shtml
附上链接!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靖江论坛(靖阅网)业务咨询:18952637888|热线电话:0523-84837888|手机客户端|手机版|小黑屋|靖江论坛(靖阅网) ( 苏ICP备18055248号-5 )

GMT+8, 2025-7-2 01:55 , Processed in 0.17324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