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靖江市一中 陈继华
初秋的阳光洒满校园,马洲书院屋顶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晶莹闪亮。
经过历史的濯洗,这个古老书院愈发深邃。由喧闹的商业街走进幽静的书院,恍如在两个世界徘徊,我置身古朴与现代并重的学校里,聆听着时光轮转里永不停息的声声诵读,感受着书院的前世今生。
在书院的前面,有一古井,井旁有石,上书一“源”字。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了书生孔元虔,那个孔子的后裔,那个文化的播种者,着一袭长衫,在长满芦苇和蒿草的土地上,在芦苇墙的茅屋里,领着一群孩子读《诗经》,读《论语》。
斗转星移,七百多年过去了,书院饱经变乱,屡废屡建,琅琅书声竟未中断,靖江教育薪火相传。1905年,就在这里,诞生了靖江第一所小学堂——县立高等小学堂(靖江外国语学校的前身,后迁址);1926年,也就在这里,创建了第一所县办中学——靖江县立初级中学(今为靖江市第一中学)。
几番风雨,几度兴废。至文革后期,书院只剩下破破烂烂的几间房子。
改革开放,国运昌兴。1984年,当时的县政府和社会各界联手重修马洲书院,古老的书院焕发了青春。
走近书院,就看到门额上悬着“马洲书院”的横匾,字体苍劲有力,是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所题。大门两旁挂着一副对联:“有水有山宜桑宜竹问马洲江南江北,无尘无俗尚理尚文看书院日异日新。”由朱根勋撰联,陈大羽手书。
书院的一楼陈列着书院和靖江市一中不同时期的图片。春去秋来,时序变换,书院的生活一成不变。清晨,书院张开怀抱迎接早到的学子,看着他们上课、下课、游戏、做操;夜幕降临,书院也沉寂了,可是,它并不寂寞,在它身旁,有同样古老的魁星阁相伴。它们是一对慈爱的老者,默默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从这里出发,走进大学、走向社会。这里出过将军,出过院士,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耕耘,为祖国建设作出贡献。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照片。那也是一个秋天,一辆汽车开到了书院的大门,从车上走下了一位精神矍铄的军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的方祖歧将军回到了母校,就在这里,方将军抚今思昔,心情激动,即席赋诗一首:
魁星阁下读书声,
江涛常伴远近闻。
报国图强千秋业,
学府代代育新人。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书院里演绎了多少故事,但是它无语,它把故事记在心里。
顺着台阶,登上书院。书院里悄无一人,耳边,仿佛听到琅琅的书声。真耶,幻耶?我问自己,我的心灵因之而澄净。
我把目光投向远处,蔚蓝的天空里,一群白鸽正在翱翔。
注:马洲书院建于南宋咸淳年间,现在靖江市第一中学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