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697|回复: 8

欢喜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6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藏传佛教供奉的众多佛像中最令人惊诧的莫过于欢喜佛的形象了,其外表怪诞难晓,有的丑陋凶恶,有的人身鲁面.有的多个脑袋,有的有多只手,有的腰间挂着人头,有的脚下踩着伏卧在地的少男少女,有的单身,有的双抱交媾。种类质地分金、银、铜、木、石,还有泥塑彩绘和“唐卡”壁画等。欢喜佛最常见的形象是男女裸体相抱交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欢喜佛,曾供奉于我国藏族、蒙古族地区以及汉族地区的一些寺庙里,特别是喇嘛寺里,几乎都有此种佛像。

  欢喜佛主要有两类:一是单体的,一是双体的(又称双尊像)。北京雍和宫密宗殿里供奉的那牛头而九体合在一起的欢喜佛,便是单体的,它的汉名叫“大威德金刚”或“大威德明王”,藏名叫“吉杰多吉”。这尊欢喜佛共长9个头,但他的手和臂并不只是18只,而是在左右肩下各伸出18只,一共36只。他左右两胯下的腿和脚也是各18只,总共36只腿和36只脚。他的脚下踩着伏卧在地的金牛和头戴金冠两裸体的少年男女。据佛教传说,“大威德金刚”是弥勒佛的化身。弥勒佛为了保护佛教,在同异教徒进行斗争的时候,用极其凶猛的手段向敌人发动进攻。他脚下踩着的金牛和裸体男女,是他所俘获的导教徒。称“大威德金刚”为欢喜佛,其意并非指男女淫乐而言,而是指用大无畏和愤怒的气概、凶猛的力量和残酷的手段,战胜异教徒后,从内心发出喜悦的意思。

  在西藏的寺庙里,我们常见到的“欢喜金刚”、“胜乐金刚”和“时轮金刚”多为双体的。明王(男性)八面十六臂主臂与明妃(女性)相抱。十六只手皆执头器,内盛有物。其中,右手执物有白象、青驴、赤驴、红牛、灰蛇。红人、青狮、赤猫;左手执物有黄地天、白水神、红火神、青风神、白日天、红日天、青狱帝、黄施财。足踏两仰卧人。明妃名为“金刚无我佛母”,一面两臂,右手执曲刀,左手执头器。

  无论单体或双体的欢喜佛,都表示降伏妖魔,取得大胜利的寓言经念佛。单体或双体的欢喜佛都是裸体的,其意是象征脱离生垢界。双体相抱男性代表方法(方便),女性代表智慧、即所谓方法与智慧相结合的意思。

  关于欢喜佛的来历,有一段神话传说。《四部毗那夜迦法》上说:观世音菩萨悲悯天下众生,运用慈善法力变化成女人毗那夜迦的形状,来到欢喜王的住地,当时欢喜王看见毗那夜迦生得美丽,陡起恶心,想要拥抱对方时,遭到拒绝,于是只得规规矩矩以礼相待。此时女子说道:我虽是女于,但很早就信奉佛教,并得袈裟衣钵,你实在要想和我亲近,可以随我教,成为佛教信徒,在来世中,为佛护法,不作业障,不生恶心,这样才能成为我的亲友。当时,欢喜王听得这番话非常高兴,说道:“我按照缘分遇上你,从今以后,我定跟随你们守护法,作善事。”于是毗那夜迦女含笑与之相抱。

  因此,人们看到的欢喜佛都是男女双佛相拥抱的形状。这一切正如佛经所说:应该以妇女的身体得度的人,佛就应变成女人去超度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鎏金铜欢喜佛。清代,高12.4厘米,此佛像的“双身”可以分开,男女生殖器可以套在一起。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空行母像.明,红铜,通高22cm。清宫旧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印度女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密宗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承德外八庙最著名的密造象—上天乐佛
 
  承德外八庙中最吸引人的一尊密宗造像就是乐寺旭光阁内供奉的一尊上天乐佛像,就是一尊男女双身像,又称“欢喜佛”男身为上乐王佛,是大日如来的法身,代表智慧女像为佛母代表禅定,只有“定慧兼备”才能跻身成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米拉日巴佛阁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铜鎏金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张大千作品《大威德(欢喜)佛》。纸本重彩镜片 83X49.5公分,无纪年,约庚寅(1950)作。
 
  大威德佛是佛教密宗一支之菩萨造像,据《西藏新志》记有「喇嘛云佛公佛母秘戏像」,亦即世俗所称的「欢喜佛」。


  此画的佛公有五面十六臂,他的眉心皱起作怒目状,侧像的神情比较平和。独腿曲立在莲座上,一腿上缩露出红色足底。佛公较深的肤色,正好衬托出佛母白晰而丰满的身材。佛公的双臂交叉在佛母背後,两体面对面相拥,而佛公的双手托著朱色的法器。佛母面目皎好,仰首垂发,以口唇迎向佛公,左臂环抱佛公颈项,右臂斜举手持法器。佛母左腿曲立与佛公相叠合,右腿上举紧勾在佛公的腰际,作相拥欢舞的姿态。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甘肃永登佛寺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西藏赠送中央的礼品(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喜佛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喜佛与密宗
 
  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欢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中才有供奉。


  密教7世纪出于印度唐代传人中国,在西藏与当地民间信仰相结合成为藏传密宗。藏传密宗佛教(俗称喇嘛教)作为佛教的一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它教派并没有什么不同,但与被称为“显教”的汉地佛教相比,显教以理论探索为主,而藏传佛教以密教为精髓,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俗信为其主要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结合的修行方式。

  欢喜佛供奉在密宗是一种修炼的“调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机缘”。宗喀巴大师说:“调心要令信所缘”,对着欢喜佛“观形鉴视”,渐渐习以为常,多见少怪,欲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义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利用“空乐双运”产生了悟空性,达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明王那些凶恶的面目不仅是用来吓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来对付自身,对付内孽障的。而与这些看似残暴的明王合为一体的妩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时必不可少的伙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经上的话来说,叫做“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她以爱欲供奉那些残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后再把他们引到佛的境界中来。

  印度密教就有这样的传说:崇尚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残忍成性,杀戮佛教徒,释迦牟尼派观世音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于女色的“毗那夜迦”终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


  与佛教其它派别所主张的非存在(“无”)不同,密教肯定现实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万物的基础上,密教认为阴阳两性的结合是宇宙万物产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后的解脱。“欢喜佛”正是这种理论观念的图解。

  类似手法在汉地佛教中也有,比如民间盛行的鱼蓝观音,观音化身为市肆中美貌的女子,当被搞得神魂颠倒的男子要和她结婚时,看到的却只是具骷髅,以此警醒尘世的虚幻。只是受儒家伦理的限制,汉地佛教在表现这种题材时一般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手法。

  男女双修与印度教印度教是继承了印度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的生殖崇拜文化和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传统发展而来的一种宗教。它的哲学的核心是宇宙的生命崇拜。常常通过多种多样人格化的生命形态,包括多面多臂,半人半兽,半男半女的怪诞造型来表现宇宙生命的勃勃生机。各种形象的身姿和手势都赋有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从生殖崇拜升华而来的超验哲学本体意义上的宇宙生命崇拜,成为印度艺术尤其是印度教艺术象征主义的中心,人体作为宇宙的缩影,充满了生命气息的容器成为表现宇宙生命的直接载体。

  佛教和印度教之间本来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佛教否认有创造宇宙万有和主宰一切的神,而印度教则主张万物都是由无所不能的梵神创造的。佛教主张“中道”,反对偏激;而印度教的不同教派不是极端自我折磨,就是放纵酒色。在社会生活中,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印度教则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在艺术表现上,佛教追求平和宁静的理想,而印度教却力图用强烈的动感变化来表现宇宙神明的威仪。但是在笈多王朝(320年-600年)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日益衰微,在南印度,由于印度教非常得势,佛教势力甚至被排除于这些地区之外。而在古印度另端的孟加拉地区,在帕拉王朝(750-1150年)的庇护统治下,佛教又保存了一段较长的时期,成为印度次大陆行将消失的佛教的最后堡垒。不过这时的佛教为了延续自己的发展,已经不得不吸收了大量印度教的内容,衍变为密宗。佛教艺术也深受印度教影响,引进了许多印度教的护法神,出现了多头多臂的菩萨像、愤怒姿态的神像,以及其他强调神秘性和官能性的神像。特别典型的是出现了许多男女双修的形象。究其本原,这些男女双修也是印度教性力派影响下的产物。

  性力思想的反映密教也称坦多罗教,坦多罗tantra(密咒)的词根tan的原义就是生殖、繁衍。它继承了印度教中性力派(纵乐派)的思想和实践。与印度教中其他门派相比性力派是种行动体系。它也寻求解脱,但不在来世,而在“此生”,它不禁绝尘世中的各种享乐,反而去尽力地挖掘种种声色之娱及“山神”经验。性力派特别重视性能量和性信仰仪式,认为性是最大的创造性能源,通过性交可以使人类灵魂和肉体中的创造性能源激扬起来,与宇宙灵魂的大能合流,达到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为此他们直接把性交本身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在性交中使男女通神,这种仪式称为“轮宝供养”。它是在三更半夜由已婚或未婚的数对男女出席举行“五种享乐”。前四种是鱼、肉、酒、谷物和饮食,最后一种是性交。在性交之前需冥想和其他准备,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情,然后以多种形式进行性交,男女在极乐中溶为一体,体验个人灵魂与宇宙灵魂合一的情景。在欢喜佛图象和明王妃合抱交媾之相,明妃搂抱其头,一足围绕其腰,正是所谓“大乐”形式。

  藏传佛教中女神的形象众多,与汉地佛教中几乎没有女神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受到性力思想的影响。这种思想认为宇宙中的万物都是由创造女神的性力而产生和繁衍的,印度教中有三大主神,其中掌管生殖与毁灭的湿婆,以勃起的网警屏蔽词语作为其象征。印度古代将网警屏蔽词语勃起归于“气”的运行,注重以意念调息,从而出现瑜伽。瑜伽是印度传统的修炼方法,包括静坐调息、禅定等,与中国的气功类似。

  在佛教密宗中,彼岸的超验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创造活力另一种修炼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创造活力,分别以女阴的变形莲花和男根的变形金刚杵为象征,通过想象的阴阳交媾和真实的男女交欢的瑜珈方式,亲证“般若”与“方便”融为一体的极乐涅盘境界。这就是“欢喜佛”的宗教寓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91年:蒙古全套盖销邮票-佛像:释加牟尼,观音,护法神,白度母,绿度母,欢喜佛,八思巴喇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灯喇嘛庙,拥有世界最大的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民国:铜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清代: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法国巴黎美术博物馆收藏的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雕塑——欢喜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敖大师引经据典大谈“欢喜佛”!



欢喜佛-作者:李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家:李敖
 

  欢喜佛“欢喜”一个词,最早见于《战国策》。《战国策》秦策记载武安君的话,说:“长平之事,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佛教传到中国以后,翻译佛经的人,把这个本国语借来用做佛语,例如《法华经》譬喻品中,就有“欢喜踊跃”的话;并且,还把释迎的弟子阿难阳尊为欢喜。此外有“欢喜海”、“欢喜贤”、“欢喜九”、“欢喜日’等种种词汇,欢喜两个字,佛味很浓。“欢喜佛”是性交的佛像,性交姿式以立姿为主。为什么有欢喜佛呢?欢喜佛的意义在哪儿呢?”欢喜佛出自梵语“欢喜天”(Mandkesvara),就是“难提计湿婆罗”,也叫“大圣欢喜天”、“大圣天”。欢喜佛是网警屏蔽词语的佛,指(大圣欢喜供养法》,性交的当事人竟是“兄弟夫妇”!、大圣自在天,乌摩女为妇。所生有三千予:其左千五百,毗那夜边王为第一,行诸恶事;右千五百,扇那夜迎持善天为第一,修一切善利。此扇那夜迎王,则观音之化身也。为调和彼毗那夜迎恶行,同生一类,成兄弟夫妇,示现相抱同体之形,其本因缘,具在大明咒贼经。为了调和一千五百个做恶事的,才以一千五百个做善事的来配成“兄弟夫妇”,这一千五百个调和派,又是“观音之化身”,由观音出面,以性交的方法来软化恶行。这种设计真绝透了。

  清朝北京的雍和宫,本来是雍正没当皇帝以前的住所,当时他是雍亲王。他做皇帝后,把这地方赐给活佛章嘉呼土克图,作为西藏喇嘛的庙。欢喜佛像就这样有了租界地。在雍和宫的温度孙殿的楼上,赫然在焉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欢喜佛。佛像铸得——照《故都文物略》说法——“穷极丑怪”。我小学时候,亲眼看过,只记得要另外给喇嘛钱,他才带给你看。上楼走的是阴暗的木梯,佛像不大。据我一惊华游览记》的描写:

  殿有欢喜佛十余,玻璃为龛,垂以绸幕,揭视之,秘戏杂陈,殆所谓事事无碍者软!有妇人裸卧,与一巨牛交,更数人伏于牛身者;有男女裸抱,而项间腰际,悬人头累累者。壁间悬图,幕以黄绸,去幕审视,亦复士。是;且多人与兽合,不知何说?游客欲观此,必更纳资,又必先局户而后出以相示,寺僧殆奇货居之也。“穷极丑怪”的佛像、“项间腰际,悬人头累累”,正是“其左千五百,毗那迎王为第一,行诸恶事”的象征,不了解“大圣欢喜供养法”这些佛经,自然就有“不知何说”的疑问了。
  这是欢喜佛的第一层意义——软化恶行。由调和派出面,大家欢天喜地,敦伦出善事。 这是佛书上的说法。

  根据佛书以外的说法,欢喜佛的意义,还有别的。《清稗类钞)宗教类“欢喜佛”一条,明指欢喜佛的意义在鼓励生育:

  欢喜佛,作人兽交猜状,种类甚多。有男与雌兽交。者,有女与雄兽交者。相传出自蒙古。某喇嘛因佛教盛行,人多持独身主义,而不欲结婚。于是人种日衰,一部落仅有数人,见而大悲,恐人类之灭绝也,遂幻其说,谓交姑本佛所有事,制为各种雌雄交借状,名之日“欢喜佛”,<独身之俗渐消。后盛行于满洲,而流弊所及,遂至淫风大小甚,男女无别。大内交泰殿,即供奉欢喜佛之所也。
      这是欢喜佛的第二层意义——鼓励生育。告诉人:独身是不对的,“交清本佛所有事”,连佛都性交,你人还清高什么?、这是一种很动听的解说。惠(清稗类钞)说欢喜佛“相传出自蒙古”,是不清楚来龙去脉的话。欢喜佛实在是印度货,是印度传到西藏的佛像。它伯动物模特儿是象、是牛,都是印度传统中有神性的动物。《西藏新志》载:四月十五日,龙王塘大会,庙在水中,周匝水环,须以舟渡,而正殿旁特塑一大秘戏像,即俗所谓“欢喜佛”。喇嘛云:“是佛公佛母”。

  印度思想中,动物在地位上,并不低于人类,甚至有高的一面。这种观点,不但印度有,从埃及古人到加拿大色里利(Salish)印地安人,很多地方都有。所以,一旦发生了“兽交”(bestial-ty),并不认为是可耻和犯罪(对“兽交”的严刑峻法,是中古以后的事)。甚至印度还把它拟神化,这就是欢喜佛。据(大圣欢喜形象品仪轨》:
  夫妇二天,令相抱立,二天俱象头人身,白肉色,着赤色裙,各以二手互抱腰上。正写出“观音之化身”是表现在“象头人身”的造形上。前面引的文献中。所谓“与一巨牛交”、所谓“数人伏于牛身”J厅谓“多 人与兽合”、所谓“作人兽交媾状”、所谓“有男与雌兽交者”、所谓“有女与雄兽交者”,都是对“兽交”的一种拟神化。

  这是欢喜佛的第三层意义——对“兽交”的拟神化

  值得注意的是,神很多,为什么要选中观音菩萨出场,化身成人兽同体甚至雌雄同体的怪相?照上引(大圣欢喜供养法)的描写,观音该是女性或雌方。但观音的性别,一般稍通佛理的人、却和一般善男信女看法不同。一般善男信女,都以为观音是女的,但一般稍通佛理的人,却说观音不是女的,只不过看起来像女入而已,观音实际“男人女身”,根本是男的。

  这个观音是男是女的糊涂帐,所以发生,是由于一般人不看书的缘故。观音是男是女,早在《琅缳记》里有了精巧的解释:

  一人问应元回:“观音大士女子平?”答曰:“女子也。”又一人曰:“经云观音菩萨,男猛丈夫,何也?”答曰:“男子也。”又一人曰:“观音一人,而子一男之一女之者,非矛盾乎?”答曰:“非也。观世音无形,故普门品述现众身为人说法,既能现众身,则飞走之物以至线檬酸鸡,皆可耳,岂直男女乎?由此可见,高明的解释是观音不男不女,亦男亦女,可男可女。不但可男可女,并且可以“现众身”,上自飞禽,下至走兽,无一不可。因为观世音本身是“无形”的,佛门弟子却妄费心机为观音造像、画像,当然是可笑的。
 

  说不定发明欢喜佛的人,是一个佛法高深的顽童,他故意用恶形恶相的欢喜佛来移俗、来讽世。这个顽童也许不是别人,就是观音自己。我大胆地认为,这是欢喜佛的第四层意反映在《元史》卜鲁罕皇后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京师创建万宁寺,中塑秘密佛像,其形丑怪,后以手帕蒙覆其面,寻传旨毁之。
  这显然指的是欢喜佛。这表示了,十三、四世纪的时候,欢喜佛已经流传到中国的新庙里,虽然皇族对它还不习惯。到明朝,情形就不同了,明朝时候,欢喜佛已经直奔皇宫。世宗嘉峪十五年(一五三六),有大臣要求除去皇宫中的欢喜佛像,《通俗编》记录如下:

  留青日札:禁中自来有佛堂释殿,嘉靖时议除去。大学士李时、礼部尚书夏言人看“大喜殿”,内有金银铸男女淫亵状者,名曰“欢喜佛”,传闻,欲以教太子,虑其长于深宫,不知人事也。十五年五月,夏言题请毁灭。明世宗信道教入迷,所以“佛堂释殿”吃不开了,欢喜佛沦为教太子房事的模型,最后还被“题请毁灭”。这样看来,清朝的欢喜佛像,大概是一批新贵,不是早来的那一批。

  这段纪录告诉我们,欢喜佛出现的第五层意义,是教长在深宫的皇太子知道“人事”。到了清朝以后,照《清秽类钞》说法,已达到“淫风大甚”的效果。这么一来,欢喜佛的哲学意义、宗教意义、历史意义、民俗意义、讽世意义等等,都给“垂以绸幕”了——欢喜佛弗欢喜了。

  欢喜佛在造形上,虽是外国货,但在思路上,中外是心同此理的。一千八百年前,东汉桓帝时候的武梁词石刻(词在山东嘉祥),刻的就是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交尾图像。这种图像表示了多种意义:血族相好、人兽同体、天人交感、“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何尝不跟欢喜佛的意义相像?欢喜佛离开了印度,窝藏在中国,构成了文化交流中的一个怪例,使人好奇、使人责备、使人皆大欢喜。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不说还真是无知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欢喜佛长这样的!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看来学的东西还是太少了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7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看的!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靖江论坛(靖阅网)业务咨询:18952637888|热线电话:0523-84837888|手机客户端|手机版|小黑屋|靖江论坛(靖阅网) ( 苏ICP备18055248号-5 )

GMT+8, 2025-7-8 08:37 , Processed in 0.173547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