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447|回复: 11

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会员注册

×
季羡林1.jpg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李江涛)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7月11日上午9时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

记者当日上午从北京大学获悉,北京大学已成立治丧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

季羡林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季羡林先生的主要学术成就!

综合北京大学东方学系张光麟教授和令恪先生所述,季羡林的学术成就大略包括在以下10个方面:(1)印度古代语言研究--博士论文《〈大事〉渴陀中限定动词的变化》、《中世印度语言中语尾-am,向-o和-u的转化》、《使用不定过去式作为确定佛典的年代与来源的标准》等论文,在当时该研究领域内有开拓性贡献;(2)佛教史研究--他是国内外为数很少的真正能运用原始佛典进行研究的佛教学学者,把研究印度中世语言的变化规律和研究佛教历史结合起来,寻出主要佛教经典的产生、演变、流传过程,借以确定佛教重要派别的产生、流传过程;(3)吐火罗语研究--早期代表作《〈福力太子因缘经〉吐火罗语诸本诸平行译本》,为吐火罗语的语意研究开创了一个成功的方法,1948年起即对新疆博物馆藏吐火罗剧本《弥勒会见记》进行译释,1980年又就7O年代新疆吐鲁番地区新发现的吐火罗语A《弥勒会见记》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打破了"吐火罗文发现在中国,而研究在国外"的欺人之谈;(4)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中国纸和造纸法输人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等文,以及《西游记》有些成分来源于印度的论证,说明中印文化"互相学习,各有创新,交光互影,相互渗透";(5)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80年代主编《大唐西域记校注》、《大唐西域记今译》,并撰10万字的《校注前言》,是国内数十年来西域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而1996年完成的《糖史》更展示了古代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埃及、东南亚,以及欧、美、非三洲和这些地区文化交流的历史画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翻译介绍印度文学作品及印度文学研究--《罗摩衍那》是即度两大古代史诗之一,2万余颂,译成汉语有9万余行,季羡林经过1O年坚韧不拔的努力终于译毕,是我国翻译史上的空前盛事;(7)比较文学研究--80年代初,首先倡导恢复比较文学研究,号召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为我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8)东方文化研究一一从8O年代后期开始,极力倡导东方文化研究,主编大型文化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约50O余种、8OO余册,预计15年完成;(9)保存和抢救祖国古代典籍--9O年代,担任《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两部巨型丛书的总编纂;(10)散文创作--从17岁写散文起,几十年笔耕不辍,已有80余万字之多,钟敬文在庆贺季羡林88岁米寿时说:"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朴素,季先生的作品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他朴素,是因为他真诚。""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无古人的丰碑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季羡林拒绝称其为“一代宗师”

“什么‘一代宗师’,好像听着不入耳”

    季羡林一生致力于东方文化的研究,以印度为主。这在他的《学海泛槎》一书中一一作了交代。而近年来人们瞎给他与实际不符的称号,其实有损他的学者风范。

    “什么‘一代宗师’,好像听着不入耳。”季羡林这样反应。

    再问他:“如果给您下一个定义,应该是什么?”

    他说“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者。足够了。”

    他还说:“对一个人,要给他名副其实的定义,他自己心安理得。如果不名副其实,他自己也吃睡不安。好多事情不是这么出来的。什么是‘国学大师’?先得把这概念搞清楚。”

    他说过,我不是作家,作家这个称号是很神圣的。我只是一个随意写东西的人。

    学术和历史都是最认真的一种事实,并不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

    光环和浮名,并不能帮助人们理解季羡林,理解他的孤寂,他的苍凉之心。

    面对于世俗应酬,他其实是一个天真的人,容易相信人们的表象。只要对别人能有些帮助,他总是愿意尽力而为。÷

    对于季羡林一生所事的东方文化,我是外行。但二十年来,亦曾与先生共度劫波,心灵相通于天涯。季羡林,这是一个认真而实在的人,是一个铁骨铮铮的人,是一位爱护青年而舍身护犊的导师。

    一次到他家中,是在卧室中见他的。他于半坐卧中对我说:“够本了,就这样吧。”神情非常恬静。

    那时他已经将他的一切都捐献于北大,万事无牵,他说,一闭眼就可以去了。

    季先生在很多方面不像他的先师陈寅恪,但有一点绝同,这就是九死而无悔,将生命合进了中国泥土,一辈子没有离开中国的大学。(摘自《北大才女》,张曼菱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季羡林老人谈国学

季羡林老人谈国学   (2009-02-02 10:43:18)

昨天下午,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老人精神健旺,妙语连珠。在谈及国学普及时,他说了一番意见。

一、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汉字起了巨大的作用。读古文必须读繁体字,中国文化的信息都在那里面;

二、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祖先用了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追求效率不是简化字的理由。越南文字拼音化之后,头戴帽子,脚穿鞋子,很滑稽。季先生着重谈到当年简化汉字时,把“皇后”的后与“以后”的“后”弄成一个字所带来的遗憾;

三、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释即可;

四、“振兴国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老人特别指出,给成人讲的国学与给娃娃讲的应该不同,得用心思编教材。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季羡林谈人生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定一个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祖释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先考虑要降生的国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1996年11
  ……
  后记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大师季羡林辞世,总觉得应该悼念一下,在人文艺术里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发这一帖,想到季先生的一生是质朴的,唯美的,权当作唯美的心画贴就于此呗。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长寿而又多才的学者 [s:14]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晕倒!
真是个巨大的不幸!
刚看到消息了!唉。 [s:12]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很多文字,过于追求华丽,而少了内容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牧城刀客于2009-07-11 14:59发表的  :
国学大师季羡林辞世,总觉得应该悼念一下,在人文艺术里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发这一帖,想到季先生的一生是质朴的,唯美的,权当作唯美的心画贴就于此呗。
感谢对本版的支持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2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心是一面镜子,很真,很真……

国学离我们越来越远……
公众号:靖阅网、新靖江论坛(www.jjsbbs.com)
回复 点赞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靖江论坛(靖阅网)业务咨询:18952637888|热线电话:0523-84837888|手机客户端|手机版|小黑屋|靖江论坛(靖阅网) ( 苏ICP备18055248号-5 )

GMT+8, 2025-7-8 18:09 , Processed in 0.194311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