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靖江】恶心!网友反映在靖江这家店屡次吃到馊菜,...
“外卖”的兴起拯救了不少人方便快捷的特点
让外卖成为很多人吃饭的首选,
但是近年来,
频频爆出的外卖卫生问题
却让人对其望而却步。
在外卖中吃到塑料袋、头发丝、
鸡蛋壳的情况屡见不鲜,
更有甚者吃到过馊饭、馊菜,
让人大跌眼镜。
日前,
有网友在新靖江论坛爆料,
在新建路一家黄焖鸡店点的外卖中,
竟同时吃到了馊菜和头发
并且该网友还称,
已经多次在这家店吃到馊菜。
帖子发出后,
网友们议论纷纷,
大多数网友均表示
商家昧着良心赚黑心钱!
@若柚先生:隔着屏幕都感到恶心
@舒舒云:有些商家真的就是...不想做生意了吗
@我住北渡口:看着图片感觉这家外卖真差,口区
@云朵菲菲:有些商家拿着钱做着没良心的事
@九月清晨:求告知是哪家,我要要避雷!!!!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关心的部分,
然而,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外卖吃出虫、馊饭】
就会跳出多条相关链接,包含图片
由此可见,
外卖食品卫生情况堪忧!
商家重利赚钱,
为了钱可以昧着良心
做出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外卖食物。
因为仗着外卖而不是堂食,
消费者无法了解到店内原本的情况
就随意敷衍。
商家这种愚弄消费者的行为,
应该受到强烈谴责。
那么,为何外卖平台
总是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呢?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外卖平台监管力度不够,准入门槛低
为了增加自己的平台推广度,有的外卖平台对入驻餐馆并没有进行严谨的审核,甚至有无证的黑作坊随便拍摄几张照片就可以注册加入,而消费者只凭味道的好坏对这些餐馆进行评价使小作坊产业更加张扬跋扈。
近年来,披露了很多脏乱差的虚假餐馆,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商家注册之后没有受到监管,最初的模范商家之后也变得追求利益不顾及食品安全。外卖平台往往只是提供平台给商家和消费者进行交易,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监管意识,监管途径少,不能及时督促商家进行整改。
(二)商家和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
作为消费者,了解到的商家信息少之又少,不知道原材料的来源、制作过程以及制作环境。一些无良商家为了低成本会购入不新鲜的材料,可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不能被大众完全了解的制作环境让一些商家不注意卫生安全,脏乱的环境会滋生细菌,将会对人体带来伤害。
(三)市场监管力度不强
目前机构改革正在进行中,各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正依据职能细化监管职责,但由于外卖平台涉及到网络监管及实体加工点的监管,这方面有很多监管理念需改革,如过去执法部门认为平台上外卖商户只要办了营业执照就可以经营了,而忽视了对其实际生产加工点进行监管,这样就导致了监管的缺失;同时面对网络监管这一新的领域,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亟需提高同时。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遇到食品问题不会向相关部门举报,没有有效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店家若都一昧追求自身经济利益,
那么消费者舌尖上安全,
又能有谁来负责?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
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消费者需提高自身消费维权法律意识
监管不是一方的事,消费者的维权法律意识薄弱导致了消费者监管这一环节力度不够。消费者应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在所拥有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是简单的评论而是直接索赔以及进行投诉,充分的发挥自己监督人的权利。
(二)外卖平台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准入门槛
外卖平台应建立一套完整严谨的审查体系,拒绝不合格商家入驻。在对应地区需要设立一定的检查机构,机构人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认真核实资质许可证、卫生环境以及所雇员工的健康证,力求在入驻环节减少黑心作坊的隐患。
此外,外卖平台在商家后续营运中也需建立一定的审查机制,不定期的走访以及对商家进行评分,不符合要求就立刻下令整改甚至是取消平台营运的资格并上报市场监管局。同时,外卖平台需要完善顾客的评分机制以及反馈机制,让消费者有更有效的途径进行投诉与反馈。
(三)入驻商家自我监督
入住商家应做到不购进过期材料以及不新鲜的材料,不雇用无健康证的员工,保证食品制作环境的干净整洁都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商家还要自我监督,杜绝二次销售的情况发生,不把顾客退货的食物再加工转手卖出。做一个诚信的商家,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招揽更多的顾客。
(四)相关部门完善监督制度
相关市场监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完善监管制度。不仅是监管部门创新监管制度及理念更应提倡消费者进行实时监督与举报。同时,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惩罚制度对无良商家进行打击,严令整改甚至取消营运资格。相关部门应线上线下都不定期的进行审查,对线上外卖平台和线下商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绝不疏忽。
最后,小编再次提醒!
卫生问题不容小觑,
餐饮行业更是如此,
平时应多注意厨房卫生问题
和菜品新鲜度,
绝不以次充好。
消费者如遇食品卫生问题,
可以及时拍照留存证据,
积极和商家协商解决,
或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来源:马洲热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