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森 发表于 2015-10-27 13:27

触碰摄影的边界: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邢磊:《江国寂寂》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Av34D00
这组作品拍摄的是关于长江的故事。邢磊并没有采取多么炫目的拍摄手法,但这也并不等于说其作品是在平铺直叙。江边的日常生活在他的眼里,不是用来从外部去认识、衡量和表现的,生活滚滚向前,人和景物都在发生巨大改变,这些远比我们共同拥有的过去更广泛、更有力。邢磊力图创造诗意而略带节制的风格,我相信他内心的感受远远比他所拍摄下来的照片要复杂得多。(姜纬)
谢桂香:《49天》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Av34D01
谢桂香养了上千只蚕,把握了蓝晒法的曝光特性,用49天把蚕从卵到蛾的整个过程感光于蚕吐的平茧上。方寸之间死生一世。可以说,作者将生命的全过程浓缩于一张纸上。在这个快的时代,通过这种瞬间的媒介,作者有意去慢,这是具有当代意识的。(颜长江)
靳航:《有轨电车1号线》
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Av34D02
这是一组以表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为主题的作品,拍摄了沈阳浑南新区轻轨电车1号线沿途的城市景观,作品以客观的表现手法呈现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外观上的相似性以及疏离感。作品创作的基本思路遵循着新客观主义的线索,注重摄影本体语言的运用,强调大画幅相机及材料的表述力。作者将城市发展的某一具体现象与适合的拍摄手段相契合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在阅读这些既相似又带有微妙差别的建筑时,体验到作品宏观与微观叙事完美的结合点。(刘立宏)
刘思麟:《Celine Liu》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Av34D03
作者通过自我扮演与数字技术,合乎视觉逻辑地介入历史明星所在现场,以一种共时性的方式,将自己制造成了次明星“Celine Liu”,从而完成了从普通女孩儿到可以被视觉消费的符号的过程。经由这样的作品营造,显现出作者对数字影像时代和网络传播时代,特别是对消费主义时代诸多特征的理解。她不是在质疑和讽刺,而是把握和利用这个时代的属性,并将这种可能性敏锐而聪明地陈述出来。(刘树勇)

谈森 发表于 2015-10-27 13:27

李勇:《日常》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Av34D04
李勇的作品展示了如何在空洞乏味的景观摄影泛滥的当下,利用意识的潜流构筑起一个丰富扎实的自我之境。这些场景都来自于他的生活范围之内——城市旁的泥沼、街边的路灯、崩塌的冰雕……虽然都是他生活于其中的回忆之地,但却被李勇呈现出一种剥离了特定时空的微妙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如此的疏离与无力,像是一个孤独的说书人,在空无一人的剧场中娓娓倾诉着哀而不伤的个人史。(塔可)
吴丹丹:《穿针引线——激情让生活更稳定》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Av34D05
吴丹丹非常清晰地表达了其个人对这个读图时代的鲜明态度。她用反影像的方式表达和认识了影像本身,结合传统中国刺绣,对流行图像中的物品、人物及代表的时尚意义加以“批判”,嫁接出新的“和谐共生”的图像概念,用以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进行反思和怀疑。这组照片的题目“激情让生活更稳定”非常契合地表达出她不言自明的态度。 (王庆松)
杜子:《瘢痕》
http://i3.go2yd.com/image.php?url=0Av34D06
《瘢痕》这组作品关注环境问题,但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局部的环境事件,而是用更宏观的视角,从露天矿、采石场、煤矸石山、沙漠固沙、围海造田、削山造城等人类对地貌的改变来思考人与地球、环境、社会的关系。作者运用特殊的拍摄手段,获得拥有数十亿像素的巨大影像,运用“巨像”这种超越视觉经验的超级写实主义创作方法,使巨大景观的每一个细节都能纤毫毕现,使形式、语言和传达的内容达到契合,画面宏大、干净、克制。(陈光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触碰摄影的边界: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