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童年
每个人的心头都有一种记忆,关于童年的记忆。它不但不因岁月的流失而褪色,甚至可以因了经历过的事、走过的路,愈加清晰地浮现,令人怀念。岁月是一枚书签。当我们翻到那一页,往事便能准确地链接,一帧帧展现在眼前。在我们呱呱坠地时,并不带有任何杂念,黑白分明的眼中只有惊奇与满足食欲的渴念。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用手、用脚,用一切可以感知外界的东西去探索、去寻访。童年,便是探索路程中的初始阶段。
“两小无猜”,并不局限于形容年幼异性之间的感情。童年阶段,两个、三个甚至一群孩子之间的相处,都是不用猜忌与怀疑的。对喜欢的人和事,直接说出来;不喜欢的,置若罔闻,不理不睬,干净利落。心里所有的活动都写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游戏中如此,生活中亦如此。因为志同,所以道合。所有调皮捣蛋的事一起干了,所有快乐一起分享了,所有烦恼一起分担了。下河抓虾、菜地偷瓜、好吃的东西藏着掖着也要分他、做了错事如何逃避狼爸虎妈的打。。。。。。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密谋”,时而狂笑着露出大门牙,时而纠结地紧皱小眉头,直到商讨出一个完整的应对“方案”才散开。心与心之间的交融,没有隔阂与障碍。
没有猜忌的时光并未维持多久。见识长了、学问高了,一些人或是出于名的驱使,或是出于利的诱惑,学会了虚伪和隐藏。社会成了大染缸,而所有人浸于其中,无法幸免。我们为了保护自己,戴上面具,不再保持“无猜”本色。于是乎,虚伪、心计、猜疑爬上心来。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可以品出不同的味。也许,对于某件事,明明心存感激与赞美,可是因为有了其它许许多多的顾虑,这种感激与赞美只在脸上停留了片刻,倏忽即逝,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冰冷的面孔和闪烁的眼神;明明想要抨击,考虑到其它因素,缄口不谈。童年的直抒胸臆荡然无存,伪饰虚假已粉墨登场,丢掉了天真,却并未收获成熟。我们作茧自缚。既想逃脱这只无形的茧,又屈从于现实无可奈何。于是,不由自主地怀念,怀念清澈的童年。心里总有一点空间为童年而留,总有一支歌曲为童年而吟唱,总有一些小伙伴的身影成为抹不去的记忆。
当我们白发苍苍时,卸掉了名与利的世俗包,又会找回一点童真。我们会为喜欢做的事而不遗余力,为欣赏的风景而出游,为志趣相投的人而“君乐我复乐”。与童年一样,我们的目的一致,心境相同,只是目光已不再清亮。这似乎是在画圆,从出生、成长到衰老过程的圆。虽然这个圆画得不是那么规整,但我们仍在用自身论证着这一生命逻辑。
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童年,记得我们小时候在乡下,捉迷藏,到河里钓鱼,夏天捉知了。 天使的眼泪 发表于 2013-12-17 12: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的孩子已经没有了童年,记得我们小时候在乡下,捉迷藏,到河里钓鱼,夏天捉知了。
是滴,还抓蜜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