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利影评————转自韩寒《青春》
中国电影金鸡巴奖和百花痴奖最近说我是百花节大眾观影团的人,其实只不过是我接受了他们一个採访而已。我一直不知道金鸡百花奖到现在还在颁奖,我以為这些奖早就倒闭了。
关於採访,我回答了几个问题,在这裡稍微整理一下。
第一就是集结号和疯狂的石头都是大热门,我会把票投给哪个呢?我的意思是反正我觉得这类的节不节的其实普通人的票基本都是炮灰,所以我就不投票了。但是我不想让疯狂的石头得奖。原因其实很自私,因為疯狂的石头算是好看的片子,但它并不是我心目中的好电影。而且因為疯狂的石头的成功,让中国电影的某一方面走到另外一个不好的概念裡,我的一些年轻朋友在找投资的时候,投资人总是以我给你一百万,你要拍出一部疯狂的石头来说事。其实中国不缺寧浩那样的导演,未来也不会缺疯狂的石头那样的电影,中国缺少的是类似昆丁,科恩兄弟那个类型的导演。另外,疯狂的石头投资了几百万,赚了几千万,这当然是件好事情,但是它的成功是因為片子本身不错,而不是因為投资少。
第二就是说回来為什麼中国缺少好的导演,其实不是因為没有,是因為不能,一些好的导演如果来中国,估计八成变成政治犯。当然,我说的不是娄燁,因為娄燁不算是好的导演。所以,很多时候责任不在导演们,因為他们的生存环境也相当的恶劣,年轻的时候要看投资方脸色,成功一点终於能拍自己想拍的东西了以后又要看电影局脸色,终於成功了又要看最不喜欢看古书但如果不根据古书拍个大片就不掏钱看电影的观眾的脸色。在此希望电影局可以放宽电影的尺度,不要再延续前苏联那套了,你看前苏联都倒闭了。而且现在的老百姓不会因為看了一部拍的放一点的电影(其中的“放”不是指女演员)而社会动盪。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导演他们也不容易。
但是活该。
第三就说到了周星驰。周星驰是我很欣赏的一个演员,他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演员,而且作為演员他很有创造力和想像力。在中国电影裡,我认為大话西游其实要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之前的。而他早期的电影很多都非常的好看,无论是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等都是很好的片子,但可惜的是他做了导演以后的三部片子在我看来不是很好,而且一部比一部差。所以,我只能说他是一个好演员,但至少现在还不是一个好导演,不是人飞到天上去就叫想像力的,想像力和特技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繫。
第四就是关於国產电影节。因為国產影片选好的著实不易,但选不好的却竞争激烈,所以我建议金鸡百花节其实以后还不如专门评选中国电影的最差片子,然后改个名字,但也要延续传统,官方的就金鸡巴奖,民间的就叫百花痴奖,这样说不定能重现繁荣。我也不是什麼电影节观影团的人,至於颁奖典礼,我这麼多年就从来没看过。 建国大业
今天看见一张《建国大业》的演员国籍表
陈凯歌 美国/陈红 美国/刘亦菲 美国/陈冲 美国/鄔君梅 美国/顾长卫 美国/蒋雯丽 美国
胡静 美国/王姬 美国/郎朗 中国香港/李云迪 姜文法国/ 中国香港/章子怡 中国香港/胡军 中国香港/汤唯 中国香港/刘璿 中国香港 /童安格 加拿大/徐帆 加拿大/陈明 加拿大/张铁林 英国
许晴 日本/韦唯 德国/沉小岑 澳大利亚/苏瑾 新西兰/李连杰 新加坡/斯琴高娃 瑞士/
胡兵 泰国(描红部分為真实参演演员,该表其实是张国内部分演员的国籍表)
可以料想的是,这麼多的明星是外国国籍,一定会引起很多的争议。很多人会觉得,為什麼呢,是中国的影视,中国的观眾捧红了你,你到头来怎麼是外国籍呢?
我倒是没有这麼想,我只是不知道胡兵加入泰国国籍是怎麼想的。好在三年以后,我们有胡斌,哪怕是个假的,那我们也有胡贗斌。言归正题,我们不说出国方便,不说个人自由,不说漏税避税,我认為,一个国家,能让这麼多艺人转变国籍,这个国家一定是有他的责任的。在我们谈个人责任和义务的时候,我们也要谈国家责任和义务。这代人要记住的是,国家利益不是高於一切的,国家的合理利益在特定的时候才可以高於一切。
这麼多人跑了,说明建国以后很多的大业尚未完成,否则就是很多中国籍的外国人来参与制作或者演当时的反面角色。他们变换了国籍,是他们的选择,这个选择就像离婚一样,可能是感情破裂了,可能是遇见了更好的,在道德层面上是可以谴责的,但是在人格层面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也难保你们自己啊,对吧。给你美国籍,电脑前的你要不?
反正我个人觉得我的国籍挺好的,也就是多交点税少享点福,出国麻烦点,其他也没什麼。
对於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就是吃不起住不起玩不起结不起生不起病不起死不起,但最关键的是,还移民不起,所以,看见你们跑了,不爽是肯定的。
在看得见的未来裡,我是不会改变我的国籍的。但是电脑前的所有人,你们不要忘记了,这个国家给你提出了条件,你也是可以给这个国家提条件的。我的条件是,我无所谓我爱的国家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利益几乎没有保护,我也无所谓这个国家纵容随便一套房子的利润就抵上中国最大的出版社的全年总利润,但我很喜欢小孩子,我可能无法遵守计划生育,更无法接受计生委的人碰我的女人,所以,如果我不小心生多了孩子,我就不会是这个国家至少不会是大陆的国籍了。
可能很多人要说,却,谁在乎你啊。话是没错,但我就更不在乎了。都互相不在乎了,这不就离了么。你看上面名单上的那些人,还不都是人模人样的。 拍一拍身上的土
今天上午有朋友给我发短信说,我们的《刺陵》上线了,你有空去看看。
今天下午有另外朋友给我发短信说,我们的《风云2》上线了,你有空去看看。
於是,我去了电影院,买了一张《三枪拍案惊奇》的票。
不得不说,我对一个拍出过《活著》的导演还是抱有期待的,尤其当这个导演选择了一个这麼土的电影名字,选用了这麼土的一堆演员的时候,我以為他要反时尚的玩些什麼。
看完我发现,是真的很土。而且,我认為,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奔著时尚去的,也许他们认為,这就是现阶段的时尚。
我猜想这个电影的诞生是因為本山传媒的赵本山找到了张艺谋,两人拍一拍身上的土,坐在炕上说,艺谋,我们合作拍一个片子唄,你看,小潘阳他们这麼红,你一用他票房也有保证,我这裡演员也可以再往艺术的方向整一整。
张艺谋说,这个好啊,整一个,我就喜欢科恩兄弟,这次我玩一个HIGH的。
於是他们弄出了剧本,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张艺谋开始担心了,这未免也太土了,我们必须要加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时尚元素进去。於是张艺谋开始问身边的人,最近流行些什麼啊?
张艺谋身边的人拍一拍身上的土,说,最近流行武林外传,裡面好多词都是网路流行词。
张艺谋一想,网路好啊,这就是时尚。
要知道,这些人们拍电影和化学家一样,最讲究的是“元素”两字,全剧组拍一拍身上的土,一思量,喜剧元素,西方元素,时尚元素,春晚元素,二人转元素,网路元素都齐了。於是,他们一头扎进了大西北的土裡,开始拍这部电影。
看完以后,不得不说,小品有的时候就是小品,当你做到了电影的长度,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大品,依然不是电影。电视剧有的时候就是电视剧,当你用了电影的配置,它充其量只是一个电视电影。从张艺谋对於高速摄影机的爱不释手,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他依然固守著已经落伍十年的美术风格不放,我建议张艺谋和他的团队继续固守,千万不要多想什麼与时俱进,说不定某一天,时尚的轮回还是会转到他们那裡去的。
整部电影我给的分数是1分,这一分是对於张艺谋放弃人海战术和片子中某些演员的表演还算不错的鼓励。这是一部比较适合在三线城市的县城裡播放的电影。而看完电影我唯一的感受就是赵本山培养的演员都不大会走路。 感谢你,孔子
今天我去电影院,本来想看《锦衣卫》,但是可能我真的已经对国產的古代大片失去了兴趣,买了一张韩国电影《母亲》以后就回家了。但是我欣喜的发现,《孔子》已经下线了。这意味著,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彻底的失败了。
孔子的失败是必然的,从强制阿凡达下线,到导演的“阿凡达除了特技没有什麼好看的”“一群小精灵飞来飞去”“当然的,(我成為国内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这有什麼疑问吗?”“(歷史上子路和南子都不是这样死的)这个人根本不懂电影,还专家呢,是砖家吧,这个人一看就是门外汉,他大可不必这样沽名钓誉”“中国人都要看《孔子》”,“相信大家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到编剧对所有质疑的驳斥(事实上,编剧的失败的这部电影最大的失败),到製片方对差评是因為另外一部国產电影花钱策划的诬陷,到对票房的谎报,乃至到最后,对待那些对於影片拍摄製作品质的质疑的观眾,统统拿著对先圣大不敬,不尊重传统文化,欺师灭组没有道德的帽子乱扣,这可能新中国建国以来素质最差,对观眾最不尊重,公关最失败,最没有儒家风范的剧组。这样一群各自心怀小九九的人,居然九九归一,凑在一起拍《孔子》,可能他们对孔子的最大认识就是要说明统治阶级教化人民吧。事实上,他们也是这麼做的。
在评论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已经竭力避免评论孔子这个人物,以為这个人物说不清楚,他绝对是比哈姆雷特更说不清楚的一个人物。只是这部电影本身,除了演员们的表演尚可以外,其他方面都是一塌糊涂。如果这样的一部电影成功了,那麼势必会產生拍摄《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的热潮,这些电影一定非常无趣,并且消耗巨大的资源,对於正在发展的中国电影事业来说是巨大的倒退。
《孔子》的失败对於中国电影是个绝对利好的消息,很可能是中国电影的转折。谢谢你们,孔子剧组。
电影应该是用想像力创造出来代表人类理想的事物,但是我国的电影更多的是代表政府的理想,当然,如果哪一天这两者合二為一了,那不光是电影成功了,连政党都成功了。可能是古代题材电影在传统意义上票房和政治上比较保险,但是我真的已经厌烦了。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產业像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喜欢拍摄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事情,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电影像我们的电影一样,大部分电影只要一听到名字还没开拍就可以知道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史诗片始终只是经典电影裡的很小组成力量。况且我只见过人类因為追求自由和反抗命运而成為经典的史诗片,从来没见过因為立志于辅佐皇帝教化屁民并抛家弃女而成為经典的史诗片。返古是中国电影最大的癥结。
当人家欧美的商业电影越来越带有人文气息的时候,我们那些还在挖坟的国產电影怎麼可能去抗衡。用未来有情怀,有人文气息的优秀国產文艺片去对抗未来的进口大片,才是中国电影的真正出路。 很好。 还有华表奖,真够恶心的,上海电影节貌似稍微好点,最牛叉的当然是戛纳,威尼斯,金球,奥斯卡 帮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