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 发表于 2011-8-26 14:51

怀念小时候的纯生态野钓

                                                         怀念小时候的纯生态野钓
小时候钓鱼,很简单的方法,一根长短、粗细适合的竹子(竹子是外婆家竹园里的,叫舅舅帮砍一、两根,带回来的),用废铁或者废塑料换来的鱼线鱼钩,绑在竹子上就好了。就像宝贝一样珍藏着,因为这是属于自己的专用工具。刚开始竹子是青色的,沉甸甸的,但是,有韧性,时间长了竹子慢慢变黄了,变轻巧了,更适手了,也更光滑了。漫长快乐的暑假到了,很多时候是帮助家里做家务或者田里的事情,如果能和老爸老妈说好了明天不用做事情,同意钓鱼,那么,这一天晚上是很难睡着了,要查看一下鱼竿、鱼线,要准备打食堂的饵料,一般是用碎米和糠加水拌起来(是准备好,到第二天早上拌的) 有时候没有碎米,只好用整米,但是,没有碎米效果好,最好是麸皮加碎米,效果更好。还有菜籽饼、礁锡(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的都知道的)。不敢弄多,多了老妈要骂的,好好的自己不吃,要仍到河里。还有要准备鱼饵,最多的当然是红蚯蚓,实在挖不到了就用面团,面团到水里容易化了,后来就想办法在里面加棉花,效果好一点。红蚯蚓挖好了,就放在一个小钵头里,放一些泥,最容易挖到蚯蚓的是毛缸边,又臭又潮湿的地方,当然,在钵头加的泥也是这里的泥,这样的话蚯蚓可以长期养着,要用的时候搬出来就是了。第二天一早,天刚放亮就起来了,有时候睡过了头,就会恨自己很长时间,老妈起来比较早,大多数时候是老妈叫醒的,因为他们要开早工,老爸老妈他们也想改善一下伙食,但是,那时候不准钓,队长看得最紧,最好的情况是,出工到东腰沟或者南腰沟去,很远,队长带队去的,我们就在后面的河里钓。到了夏天的时候,河边的芦苇很高,很密。前一天的时候就要做好准备,把河边的芦苇拨开,一般准备两个钓的地方就够了,有些时候河里是菱盘,有时候是水花生,要清理出一大块地方来,大多数时候是在自己家后面的河里钓,很少到别的地方去,钓的次数多了,脚底下都踩光滑了,可能的话,搬两块砖铺着,又平坦又干净,悠闲一点,大胆一点的话,还可以拿一张小凳坐着。有时候为了躲避队长和邻居的眼睛,河边的很密的芦苇不要太动,可以遮住对面的视线,猫在芦苇丛里,可以看到对面东西方向很远的距离,或者静的时候,能过听到很远方向传来的脚步声,那样就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或者赶紧逃回家,躲在门后面观察外面的动静,或者大胆一点,就猫在芦苇丛里,把鱼竿收起来,鱼竿要竖着放,和芦苇混在一起,根本看不出来。等人走远了,安全了,接着钓,很是惬意,有自豪感,因为自己的聪明胜过了队长的眼睛。   要是平常被老妈这么早就叫醒了,会觉得很不情愿,而且是睡意朦胧的,但是钓鱼的那天就完全不一样了,一下就爬起来了,短裤、背心、拖鞋,不洗脸、不刷牙(不一定刷牙,因为不是每天都刷牙,夏天洗脸都是拿着毛巾到河边跳板上直接在河里洗的)先把食堂打好再说。   

食堂很简单,用碎米和米糠兑水拌匀即可,也可以用麸皮和碎米,因为碎米是筛整米时筛下来的,有时和麦子合在一起钆后作为猪料,所以拿来用既节约,诱鱼效果也好,后来也有用白酒浸米或用酒糟的效果更好,还有菜籽饼,当然,最好的是焦雪(一种用麦子洗净、晒干、炒熟、钆细的辅食,人们在劳动之余拌一碗焦雪加点糖或者糖精,既香又解饥也方便,是农家时令美食),焦雪拌得松散一点,一把打下去,不多时,鱼星一大片像夺粥一样,但是有时候麻花筒、死王皮太多。
大概20分钟左右就可以开钓了,有时候早上蚊子很多,几分钟时间就被咬了好几口,不行,还是要穿长衣长裤球鞋,要武装得更好还可以涂防蚊剂(一般家里都有的)
趁着等鱼上堂的时间,整理鱼竿、鱼钩,当然很简单,钓的地方是老钓点,浮子都不用大的调整,浮子是用雄鸡或者白鹅的翅膀做的,将翅膀两侧的绒毛去掉。用根部较粗的部分,用剪刀剪成长度半厘米左右的小颗粒,用引线从中间穿过拉到鱼线上就好了,后来,老虎糖担子上也有卖彩色的海绵浮子。
最常用的钓饵是红蚯蚓,当然其它的钓饵也很多,面粉、青虫、蕃芋、桑果、蚕蛹,尤其到夏天,河边桑树底下钓到的大多数是鳊鱼,鳊鱼是半水鱼,所以钩子不能沉到底,钓半水鱼的浮子是用麦秸秆做的,掐一段6--8厘米的麦秸秆,用鱼线打个活结扣就好了。
早上的空气清新,有时有雾,不多时雾气在树叶凝结的水滴就把衣裤打湿了,在靠近河边的竹园里能清晰的听到水滴落下的声音,像下着小雨。
调整好浮子,穿好蚯蚓下钩开钓,鱼很杂,几乎什么鱼都有可能上钩,平常的鲫鱼、鳊鱼、昂公、鲹鱼不说,也可能钓到黄鳝、鳗鱼、黑鱼、草鱼、青鱼,还有可能钓到甲鱼、螃蟹,当然也有麻花筒、死王皮,所以,只要看到浮子动了,心里就紧张、激动得不得了,不知道这又是一条什么鱼,总希望有大鱼上钩,而一旦大鱼上钩了,又大多数钓不上来,不但钓的方法不对,鱼竿,鱼线,鱼钩也吃不消,很多时候是鱼线、鱼钩断了鱼跑了,因为之前父亲教我钓到大鱼最基本的要点,大鱼上钩了要把鱼竿和鱼线拉成一条直线,往岸上拉,不然竹子(鱼竿)要断的,竹子断了鱼就跑了,所以,按此方法几乎没有钓到大鱼。
大鱼跑了会懊悔得要命,好长时间都记得当时激动的短暂的一刻。后来,花2毛7分钱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怎样钓鱼》,钓技才有所提高,垈上年纪大的说我不是钓鱼是到河里拿鱼,太夸张了。
钓上来的大多数一二两的鲫鱼,三两以上的算是大的了,而小的几条才一两,鳊鱼四五两,七八两或者更大的碰到的就少了,青鱼、花鱼一二斤,三四斤的也有(估计)就是从来没有钓上来过。反正没有钓上来的都是大的,而且很大。有这样一段描述:盘篮干大个翁花,扇子干大个尾巴,估计要有嘎米巴,钓上来一望两巴!!!
好几次钓到过鳗鱼,但很不希望鳗鱼上钩,第一次钓到鳗鱼的感觉记忆犹新,鳗鱼上钩后没有大幅度的拉钩在河里乱窜,而是死命往下沉,而我拼命往上提,虽然很用力,感觉钩子沉的不得了,上提的速度很慢,有时就像定在水里对峙着,最后猛的拉出水面,会甩出很高,在鱼钩没有从鱼嘴里取出前,鳗鱼会用身体乱缠鱼线,鱼线有时勒在鳗鱼身上很紧很深,而鱼线上都是鳗鱼身上的粘液,像果胶一样,要把鱼钩取出来又难,鱼嘴小,勒的又紧,或者吃进去很深,身上又粘又滑,所以以后再钓到鳗鱼时,在它没有缠线之前抓住鱼线在地上摔,把你摔死了,看你还缠不缠。
钓到甲鱼螃蟹也有过,很直直的就拉上来了,像拉上一只旧套鞋,但都不是很大。
记得最清楚的钓鳊鱼,夏天在河边的桑树下,中午太阳很大,大人们都在睡午觉,或者在树下乘凉聊天,躲在一家人家的草垛南面,草垛紧靠河边,东西向,河边有芦苇,人就站在树荫下,桑果成熟了,掉在河里,引来很多鳊鱼,就用桑果钓,岸边地上都是掉下来的桑果,太大的用半粒就够了。自己有时候也吃,顺手到树上摘新鲜的。鳊鱼嘴馋,也吃习惯了,鱼钩放到河里,一会儿就看见麦秸秆(浮子)被猛地拉着就跑或沉下去,提竿几乎清一色鳊鱼,难得有时鲹鱼也吃上一口,顺便被钓上来。钓上来的鳊鱼差不多大小,因为是去年冬天下的鱼苗,不过有时候也有大的,那就是去年冬天漏网的,可能有一斤多。
有一次钓了有大半提筒,几十条,自己不敢拿也拿不动,大人们马上就要上工了,赶紧回去叫父亲来拿,父亲既高兴又惊讶,啊耶伟,讨债鬼,钓上干多啊!鳊鱼出水后容易死,所以下午就躲在家里杀鱼洗鱼,洗好后放在铜盆里,把铜盆放在水缸里,水缸盖上盖子压好,一是为了防止猫偷鱼,又可以降温,尽量保持鱼的新鲜,早早烧好一锅粯子粥,等傍晚大人放工回来烧鱼,放上点青豆,加几根辣椒,晚饭撑得肚子鼓鼓的,当然忘不了端几条给爷爷奶奶还有几个叔叔家。
夏天钓鲹鱼以量取胜,为了有更多的钓饵,我和弟弟一有机会就围在牛身边拍苍蝇,牛被系着在树下乘凉,身上围了很多苍蝇,我们就去拍,然后装在盒子里去钓鲹鱼。有一次在后面的河里,两条水牛泡在河里打汪,鲹鱼成群围在水牛身边,水牛翻个身,只见白花花的一片全是鲹鱼,牛背上都有几条在跳。用小钩细线的鲹鱼钩,几乎是一只苍蝇一条鲹鱼,有时甚至一直苍蝇可以重复利用,钓好几次。钓到多的时候有上百条,清理一下鱼鳞,捏出肚肠,掐掉鱼头,油炸起来又脆又香。
秋天蕃芋收上来了,钓花鱼的时候到了,红心蕃芋既甜也香又不容易被水泡开,不像有的白蕃芋起沙,入水容易化,用蕃芋钓,最重要的是掌握蕃芋的生熟度,生了太硬没有香味,钓到鱼不容易穿透,蕃芋烧到七八分熟(烧干蕃芋最好),切成小丁,花鱼最贪吃了。
钓黑鱼的方法就不同了,粗竹竿就是平常晾衣服用的竹竿,长短适合,要结实有韧性,粗绳(而非线)就是栽秧取直用的尼龙绳,大钩用自行车钢丝磨尖,用钢丝钳扳成鱼钩状,钩柄末端用榔头敲扁,用绳系起来就是一副钓黑鱼的超级用具了。
黑鱼在春末夏初水草丰茂时交配散籽,河里水花生有被弄乱压倒的地方可能就是黑鱼散籽的地方,黑鱼爱子如命,且生性凶猛,把穿好鱼饵的鱼钩(在鱼钩上穿一只小青蛙,嘴巴张开向斜上方,用细线绑住青蛙后两条腿,以防变形或脱落,这样看起来就像青蛙张嘴跳起要吃东西的样子)放在此处,上下拎动,黑鱼只当青蛙要吃自己的乌子(受精卵),就猛扑上来保护,一口咬着青蛙不放,再说本来青蛙也是黑鱼的美味,黑鱼一旦咬钩,要用力提竿,让鱼钩刺穿黑鱼嘴而钓上来,因为黑鱼嘴很硬。有黑鱼保护的受精卵一段时间后孵化成一群黄橙橙的小黑鱼,这时同样可以采取此种方法,让身体里藏着鱼钩的青蛙在小黑鱼群里上下跳动,黑鱼一定会扑咬,即使被钓到而有幸脱钩的,第二次他仍会为了保护小黑鱼而咬钩,佩服。
很多关于小时候的钓鱼乐趣,现在谈起仍津津乐道,每每想起似回到那美好的童年。   

反骨z 发表于 2011-8-29 15:29

自然

天天见 发表于 2011-9-1 21:14

我小的时候也钓过很多鯵鱼个!赞一个!现在做梦还在钓鱼呢!手里沉甸甸的!呵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念小时候的纯生态野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