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露天电影总是怀念儿时看露天电影的情景。
那是,村里放电影是农家的一件乐事。一块空旷的晒场或收割后的庄稼地,高高竖起两根竹竿,上面扯起白色银幕,树梢上架起喇叭,露天电影场即告完成。傍晚,喇叭便开始吆喝:今晚有电影,放映的电影是……遇上精明的放映员,还会神气活现地将电影梗概简明扼要地“吹”一通。于是,各家各户早早收工,吃罢晚饭,洗过澡,便扶老携幼地去电影场。孩子们从不带凳子,草地上散落的土块、砖头成了最好的座椅。放映前平时忙碌的农人运用难得的悠闲时间聚在一起,天文地理,鸡毛蒜皮,张家长,李家短,无所不谈。男人们闪烁的烟头、女人们的笑声、孩子们的追逐嬉戏,把乡村黄昏渲染得如同一场大戏台。
夜终于在急切盼望中降临。
远处仍有扛着长凳,晃着蒲扇的身影匆匆赶来。由于条件所限,当时放来放去的大多数是依依呀呀的古装片和少的可怜的战斗片,有的虽然放过很多遍了,大家仍然兴趣不减。换片间隙,银幕上往往“加映”以手影为主的小狗、小鸽子;逢上农忙,大队、生产队的小头头们不失时机地“开荤”,对着话筒高声演讲,内容包括防水、防盗、防暑降温等等,不一而足。小贩们则分秒必争:“瓜子瓜子,又香又甜的瓜子,一角钱一袋。”惹得孩子们抵不过诱惑,你一撮,我一撮,吃的津津有味。有时,放着放着,胶片化了,银幕上泛成一片焦糊状,有的调皮的孩子起哄:不得了,银幕烧起来了。影片继续着,农户们的故事也在跳动的烟头上延续……放映结束,方圆十几里发生的事都了如指掌。
抬头,满天繁星,一钩弯月。我们懂事后方知道,那时候缺少公共娱乐场所,露天电影给青年男女们交流感情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一幕幕朴实无华的爱情故事便在诗情画意的夜晚拉开序幕……
如今的夏夜,人们乐意守在空调房间里成为电视的俘虏,虽然电视里也放电影,但总缺少一种交流气氛,缺少让人久久回味的感觉。
何时再看一场露天电影?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愿望。 一块屏幕,一部放映机,一个放映员,,,, 一个故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