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发表于 2010-12-20 11:43

行孝在世时

我周围的亲友,绝大多数都比我有钱,或有权。平时里我与他们基本上鲜有来往,但最近却总有一个问题在思考,那就是行孝的问题。
凭心而论,这个问题我并没有作过过多的思考,也许是自己还在年轻之列,双亲健康,相信很多朋友和我的感觉是大致一致的。但这个自古以来就有成文规则的道德问题,却在我所观察的一次次面对长辈去世前显得有必要仔细思考了。
长辈需要子女什么?这个问题,至少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圈子里是很容易回答的。
首先不是钱,父母对子女从无在金钱上的索取,相反却总是尽已所能,帮助子女。象我这个年龄的人,父母有自己的收入,我们也有相对固定的收入,除了购房之类的大事,逢年过节及平时日用一支,并不是影响行孝的因素。
其次也不是面子。子女做官,发财,并不是一年两年能做得到的。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生活模式。以父母对子女的了解,不会过多要求子女做他们难以做到的事。因此,该有的都已经有了,该没的还是没有。父母却是希望有钱的子女平平安安,有权的子女不要犯罪。他们能做的,也许是一再的叮嘱,或是在家烧香拜佛企求保佑。
那么父母一般会有什么样的希望呢?
古话说得很有道理,不养儿育女不知父母苦心。我觉得,当人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他们的要求越来越少,他们除了期盼子女平安健康之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经常与子女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相反,有钱有势的子女却总是天真地以为父母需要的是他们大把的钞票,无限的风光,不停地给点钱就是最实惠的孝道。至于回家与父母一起吃顿饭,在家过一夜,促膝交谈,则总是以忙,有事等作为借口。其实是真的忙么?忙于与朋友喝酒,唱歌,泡澡,交友。
我认为,这种种表现,并不是孝。
有一首歌,虽然唱得很难听,但道理却很实在,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现在的生活,节假日比以前多得多了,我看了看我周围的亲友,有几个真正能做到的呢?都觉得回去无聊,无所事事,要不然回去在家里匆匆点个到,借口应酬,一样出去吃喝玩乐。父母看在心里,却也无话可说。我有一个亲友,他难得回家,到家后连家里的櫈子也不愿意坐,情愿坐在自己停在屋外的高级轿车里。还有一个亲友,回家两天,在家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其他时间都是在外面朋友。父母辛勤张罗了一桌桌菜,却毫无吸引力。父母一两句抱怨,在他们耳里显得那么罗嗦。
终于有一天父母的身体开始衰弱,当有一天他们感觉到自己在这个世上的时间已经有限了,他们心里最希望的是什么呢?还是这个最小的要求。也许他们住在医院里的时候,会有子女在身边,但那句自古久病无孝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的,要赚钱,有工作,确实走不开。我虽然没有看到我的亲友们在老人弥留之际的种种表现,但我却在思考,真的一定要等老人走了之后,才会回忆起父母健在时的幸福?是否一定要痛苦的泪流满面,才心里暗自后悔没有在亲人健在时多陪陪他们呢?
甚至有些地方,老人在世时子女不闻不问,或难得一问,去世后却大张旗鼓办丧事,动辄几万的投入。除了面子风光,收点人情钱,还能说明什么问题?离开的亲人他真的关心死后的一切么?
人的生命都是脆弱的,无助的,善待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在世的时候多一份满足,这才是真正的行孝,厚养薄葬,才是真正的孝道。行孝在世时,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句空话。事业,金钱,面子,都是短暂的,留给子女一个真正的孝道的概念才是永恒的。

大山深处 发表于 2010-12-20 15:26

很好

袁慧 发表于 2010-12-20 21:19

陪伴父母,和他们说话,吃饭,花一个下午去菜地走走。
对于父母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我们真的要常回家看看!

张文远 发表于 2010-12-20 22:45


确实老了
有感悟了

灵峰 发表于 2010-12-20 23:55

百善孝为先。
为人子者,如何行孝,自出本心。
如何发此本心,仅思考一个问题便能想通透:子从何来?

能堕落到对自己生身父母也能慢待、亏待甚至虐待的人是绝对危险的,生活中要远离这样的人。

~~~~~

行孝在世时,说得好!

游园惊梦 发表于 2010-12-21 08:41

要孝就要孝到愚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凤飞舞 发表于 2010-12-21 11:29

是的,能尽孝时尽尽孝,以后百老归天的时候,做到问心无愧就好
人活一世,做到无愧于心就好

香帅 发表于 2010-12-21 21:55

百事其以孝为先,身发肤受制于父母,割肉之痛,血浓于水之情,养育之恩,老来得一丝依靠,别无他求,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老人开心就是我们子女最大的安慰!!

无落之秋 发表于 2010-12-22 15:54

同感啊。

忘忧草 发表于 2010-12-23 08:06

确实如此,亲人在世时多给他们一点安慰,多给他们一点幸福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玩玩,这些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孝在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