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征文]游逛在深秋的街角
深秋的晨后,当暖暖的阳光懒懒地洒在大街小巷,当晚睡的人们仍然贪恋在自己的床上,当辛勤工作的上班族早已忙碌于各自的岗位上,三三两两的行人点缀在街头,让整个城市显得那么安宁那么随意,穿梭在这样一个晨后的街头巷尾,任你再有如何烦躁的心思也似乎能被抚平,这是我的感觉。其实,这座城市最有味道的不是那高耸的楼宇,不是那潮男潮女的光鲜与艳丽,那种灰墙赭沿的老式洋房、街道才是先辈们留于我们最富深意的情感。在行人不太多的小街中顺着墙角漫不经心的游走,让你晃若回到民国时代,街角处忽一转弯,说不定与你顶面相迎的便是那身着青色长衫彬彬有礼、博学多识的某位先生。
一个地方真正吸引人的并非是它追赶的潮流,而是我们无法再回探的神秘 ,所以,中华的魅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深远文化。说到海派文化,石库门承载着太多的上海记忆。据说石库门的历史应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是租界里的外国商人出于经济利益,大量修建住宅,以出租给来租界寻求庇护的难民,因最初的木板房结构易着火,而被改建成砖木结构的石库门房子,因此,这样的建筑即有江南传统的民间特色,又有着些许的欧式风格,可谓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来上海看石库门,新天地是个好去外,虽然这里已被商业利用,但作为记忆的符号,石库门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延续。
流连于青砖灰瓦的里弄间,享受午后的暖阳,偎在户外的小藤椅中,来杯香浓的咖啡,你可以静静的品味这份来自中西合璧的文化韵味。
离开新天地,继续在街头穿行,沿街的店铺、行人、民居,其实都是风景。
深秋,街角的风情,最是那满地稀疏的梧桐落叶,风过,叶飘,写满秋韵,满眼呈现着即将进入冬之休眠的成熟之美,甚至超越春华。
阳光明媚的天空下,举目仰望,那些曾经苍翠的绿树,在蓝天的映衬下,叶儿黄绿相间随风舞动,无论是归落大地还是留恋树梢,去留竟如此随意,让人好生羡慕。祖先将“秋”字放在心上,是谓“愁”,以这样的会意来造字,我不认同,也许只是我理解的错误吧?
穿行小街,任落叶轻砸额头,带着枯黄的成熟的荣耀。
沿街小铺的名字小家子气十足,而“小东小西”这样的小家子味儿在此似乎丝毫没有贬义,反而显出可爱。
门面的考究似是一种容颜,细腻的描绘象是位韵味十足的小女人,美丽看似张扬在外,却是沉静内敛中无意流露的一风情。
橱窗里的小可爱被扮得憨厚可爱,无奈,开店的人总是忌讳手拿相机的人在店内咔嚓个不停,仿佛他的心血要被你白白地偷去一样,只好蹲在门口,拉长焦距,偷偷将那一排小可爱收入镜头。
浪漫的街巷,连名字都起的如此诗情。那家叫“树”的店铺,实际上是一家纯手工的皮具店,店很小,顶多只有六七个平米的面积,主人精湛的手艺,精巧的制作和不凡的品味,吸引着不少新老主顾,我也是第三次踏入此间,一不小心,又被勾引走数张花花纸换得来一双皮靴和一个漂亮的钱包。愉快的花钱,开心的臭美,俺使劲得瑟!
绍兴路上的这家汉源书屋,不起眼却很有名。曾经与一朋友在里面泡过几个小时,书卷味十足的温馨布置有别于图书馆的清冷,让人安逸到不想离开,若有一天半天的时间置身其中,泡上一壶茶,你会发现时间可以在这里停止。之后的偶然一天,翻看一本沪上的旅游指南,发现汉源书屋竟也在此书占据着一角,原来它安静的早已小有名气。其实,如果可以,开这样一家书屋也是我的一个梦想。
老街巷的很多角角落落内,无处不流露出那种小资的情调,曾经租给外国人的那片地界,留下了太多的东西,如今成为一派文化深深地浸入了这一方地脉。
一上午的闲逛,以一顿清淡可口的午餐结束,拍了几张好片,被勾引了几张花花纸,小有收获。回去的路上,把镜头对准了英姿勃发的帅气警察,带着一种无需张扬的情结,默念平安!
(本文图文皆为原创,尽管拍砖,请勿转载!) 深秋,街角的风情,最是那满地稀疏的梧桐落叶,风过,叶飘,写满秋韵,满眼呈现着即将进入冬之休眠的成熟之美,甚至超越春华。
用心感悟 其实,处处是风景~
好美的文 好美的画 优秀的图文,令人向往而陶醉。我很羡慕人家,并非羡慕人家的钱多,位高,权重,而是生活的质量。敏敏是一个才思敏捷而多才的女孩,无论是在濠滨,还是在这里,你的文章总象清泉般带来丝丝清新,飘着淡淡的香,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悠然于你的字里行间。希望能多来论坛交流,这里的人们对你都很熟。本座你可记得了?
回 2楼(浪漫一生) 的帖子
濠滨!!!你????who are you?
回 4楼(唐朝) 的帖子
上海,新天地街道在绍兴路. 感谢并欢迎敏敏踏浪而来。 秋天真的很美。18年前,我就是踏着斑斓的落叶离开故乡的,怀念秋的季节。 美文,美图。 引用第6楼老猫于2010-12-01 21:46发表的:
感谢并欢迎敏敏踏浪而来。 p_w_picpath/back.gif
踏浪?俺不会水,你想淹死俺啊!!! 记实文学,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