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选购与升级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事善”是目标,“器利”则是保障。但是,工欲善何事,程度如何,却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器材的选购和升级,永远都是一道让人抓狂的难题,面对越来越浩瀚的摄影器材,以及更为浩瀚的评测文章,再加上无孔不入让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相信除了不差钱的朋友,能够坐怀不乱保持清醒者已是寥寥无几。 风光,人像,纪实,静物,运动,花卉,动物……摄影的门类众多,我们无法面面俱到,如何使自己有限的精力和预算能够应用得更科学、更合理呢?当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求助于网络时,却发现即便同一款器材,使用者的感受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这般的仁智各见,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给我们的决策带来了很多的干扰。 众所周知,每一款器材的诞生都是有一定的市场依据的,它们往往只能满足某种单一的拍摄需求。就拿镜头来讲,14mm超广角镜头毫无疑问在风光拍摄领域更有优势,600mm的镜头在野生动物拍摄领域更为强大;定焦镜头可以获得较好的成像品质,而变焦镜头则可以更加快速灵活的进行现场构图……朋友们常说的人像头、风光头、旅游头等,也是道明了某款器材的特长。 除非您拥有足够多的银子把某品牌全系列产品都搬回家并且有足够的气力使用它们,否则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一个明确的拍摄定位。 虽然我们无法象专业人士那样明确自己的发展路向,但即使是一个较为模糊的需求,例如:风光兼顾人像,运动兼顾打鸟等等,也比“我还不太确定到底想拍什么”强百倍。因为当我们的需求明确之后,就可以在相对精确的范围内进行选择,难度自然也就小多了。例如,运动兼打鸟,就不会考虑16-35mm这样的广角镜头,也不会考虑5DII或D3S这样的全画幅机身,条件允许的话,1D Mark IV定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可以让你的镜头焦段变得更长,同时还可以提供更为快速的拍摄配置。而满足“风光兼人像”则会考虑50mm或者24-70mm的镜头,倘若资金允许,全画幅机身是不错的选择,因为24mm已能获得较为广阔的影像。 如果说未来计划投入的精力的多少决定了我们的拍摄定位,那么,资金预算就决定了器材的品质和数量。作为非职业的摄影人,尤其是并不宽余的非职业摄影人,在摄影器材的投入方面不仅应该谨慎,还应该考虑得更为长远一些。 以下几点供打算购买和升级器材的朋友参阅:1、永远不要相信所谓的“一步到位”,因为商家会千方百计粉碎您的这一美好愿望。当我们把玩新进器材而爱不释手时,厂家通常正在研究升级版本的市场营销计划。数码时代的变化频率远远高于胶片时代,一款机身在本品牌体系内,通常的领先也不过1—2年而已,这还不包括竞争对手的产品,不过,镜头的更新率相对较慢,这也是为什么镜头比机身贬值慢的原因所在。 2、千万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那样会使我们陷入某种精神错乱的境地。疯狂的无敌兔就是个例证,因为全高清视频功能把中国摄影爱好者搅得心痒难耐,曾经多次出现市场断货的现象,价格也一直坚挺,但显而易见的是,并不是拿了无敌兔就能真正无敌,相反,许多人因购买前期望过高,到手后失落感倍增,至于那高清视频功能,估计适用者更是凤毛麟角了。当然,我并不是说无敌兔不好,但当预算较为紧张时,我倒建议大家可以先上优质的镜头,机身可在适当的时候更换。 3、日积月累,不耻下问,渐渐的您会发现自己懂的越来越多。理论上讲,个人掌握的器材知识越丰富,其做出正确选择的机率也就越大。这些知识在日常摄影实践中可以积累,在网络上也可以针对性的学习,平日多留意,购买时的主观意志就会增强,可以有效避免杂乱信息的干扰。4、好马配好鞍,合理配置自己的器材。当我们手握顶级单反1Ds mark III和D3X,却装配上低端镜头,或者顶级镜头配上低端机身,这些都难以物尽其用的,有的甚至会克去彼此的优点,例如1D mark IV装配上菜斯头,反使其高速摄影的优势化为乌有。合理的做法是使其相得益彰,通过科学配置发挥出最佳的效能。 5、使用器材应倍加细心,确保易手时有个好品相。今日的二手摄影器材市场已经异常活跃,收购价格也基本能让卖家满意,因此,假设您打算升级自己手中的器材,那就在使用时倍加留意,妥善保管,包括包装、说明书及配件,都应该保存完好,一个拥有良好品相的器材当然更容易出手,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价格。 关于器材的选购和升级,有太多的学问,这里描述的仅是冰山一角。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再加上购买时货比三家,严格检测,便一定能够获得最科学最实惠的采购或升级方案。 -------------------------- 有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