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狂人 发表于 2010-11-14 10:29

随笔

随   笔
文/风雪狂人
近日,友人来宁,看我片刻,对我说:“你老了!”,我失望地撇撇嘴,笑了,年近四十,如果这会儿还像他认识我时十八岁的模样,岂不是成妖精了?
我不是个会打扮的女人,平日里总是素颜朝天,衣服也是中规中矩的几件,活了三十多年头发一直就是直发,要么束起成马尾巴状,要么就挽成一个发髻,总之喜欢把自己收拾得清清爽爽的,每天出门时还不忘照一下镜子,也为臭美更为给自己一个利索的心情。
女儿幼年时,经常为她的妈妈不能像别的小朋友的妈妈那样打扮得花枝招展而自卑、苦恼。记得一次幼儿园开家长会,女儿再三叮咛我穿漂亮点去,不要扫了她的面子,结果我因工作匆忙穿了藏青色的西服(工作服)便赶往她教室,女儿委屈得小嘴撅老高,不时的掉头看我。在那些花团锦簇的年轻母亲中间,我的穿着的确显得很另类。气的女儿一个晚上也没理我。
女儿一直学绘画,而且连获两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比赛二、三等奖,目前正在学素描。前日,因学业需要,带她到水木秦淮去买画材,看到一个比她大点的女孩在妈妈的陪同下买一个石膏像,我便问女儿,像她买这个,应该学几级了?女儿告诉我,如果能画石膏像的话应该是达到应付中考水平了。我随口便说,石膏像有啥好画的?女儿退一步,盯着我看,妈妈,你懂不懂?对于我们学美术的而言,简单就是一种美。听了女儿的话,我很欣慰,女儿长大了,通过学习,有了自己的审美观,我很想对她说,对,简单就是一种美,但作为一个美术门外汉我欲言又止了,我不能把自己的审美观强加于她,因为孩子今后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与色彩打交道,大富大贵的牡丹、气势磅礴的国画、绚丽多姿的油画并不都像素描一样追求的色彩的简单。
一位做新闻的朋友问我,孩子怎么会对绘画有兴趣的,是不是受外公外婆的影响?我说是可能的,我母亲是搞篆刻的手艺人,在家乡小有名气,我父亲是学中文的,博览群书,通今博古,满腹经纶。女儿很小的时候,大概三岁,便能在外婆的指点下悬腕书写软体字,五六岁左右便能熟练临摹颜体、柳体碑帖。外公退休后便一头扎进了书丛中,以至于我女儿上小学之前便已在外公的指点下开始阅读《上下五千年》《百科全书》,读书与绘画是息息相通的,老父一直强调没有一定的阅读基础绘画的路也不会走远。
还有一年半孩子小升初了,我很想让孩子考宁海中学美术班,先生不同意,认为文化成绩不好将来难就业,争得不可开交。后问女儿有何打算,女儿很有主见,她告诉我她不想上特长班,因为她听说宁海文化课不咋地,她不想放弃文化课,但美术学完少儿高级素描后,要我们帮她找专业老师去画室学习,不想再上大课,要上小化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绘画技能,我很佩服十岁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竟有如此细致的打算,我们真的是落伍了。
女儿也不是十分优秀,由于经常参加比赛,有时难免落下些功课,成绩也不是很稳定,所幸每学期还能挣个三好生奖状回来.让我能有资本吹嘘一番。女儿还有点丢三落四,今晚就把手机给丢了,被我数落了一通。性格大大咧咧,唯有作画时才是十分专心的,随便谁跟她讲话都听不进,仿佛真的沉浸于其中似地,我有时累了,会跟女儿抱怨,我是你的保姆兼家教,但看到女儿获得一个个奖状时,又感到开心.
女儿幼年时,每天清晨,叫女儿起床,都要抱抱她,亲亲她,我母亲老讲我,惯孩子别放脸上,否则孩子会往你头上爬.有时女儿不听话,我便动手打她,我的老母亲心疼得老泪纵横,一番欲和我拼命的模样.爱是一代接一代传承下来的,母亲把爱传给了我,我给了女儿,我但愿我的女儿也能把这种母爱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女儿成长的道路上,我愿我所有的辛苦和心愿化作平安符永远伴随女儿,让女儿的艺术之路走得更远些。

江苏靖江jm 发表于 2010-11-15 13:45

做父母的对儿女的心情都是相同的,楼主有这样的女儿应该感到欣慰,对楼主说的“我不能把自己的审美观强加于她”很是赞同。不单是审美,还有人生观、言行、爱好等等我们都不应按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们。即使我们看不惯的也要如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