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搂月 发表于 2010-10-12 20:45

没有“白玫瑰”的张爱玲

  以前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小资”,尤其是女人,都爱读张爱玲的书。至少在我认识的朋友中,称得上“小资”的,家里总有一本《倾城之恋》或《十八春》,这些印制精美的书寂寞地放在漂亮书柜的一角,寂寞得很有张爱玲的味道。
  
  我是一个很“草根”的男人——这也是以前对自己的评价。你可以想象,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很年轻,“草根”中有一种飞扬的愤怒和自豪。现在,我三十岁了,所以,你要再说我“草根”,小心我跟你急,急起来就打你个醍醐罐顶——说真话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因为你说出了我现在的尴尬:原本一个“草根”的人,混进“小资”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有钱。有钱就可以买好大好大的房子,有了房子就可以买好大好大的书柜,有了书柜就可以买好多好多的《倾城之恋》,有了好多好多的《倾城之恋》我也不看,全让它们在书柜寂寞地待着——终于让它们寂寞得很有张爱玲的味道。
  
  但是现在,我没有钱。
  
  没有钱,却又想成为“小资”,是一种荒谬。而荒谬的开始,总能推导出更荒谬的结果——这就是我下面想说的故事。
  
  过年的时候,除了面红耳赤地和朋友打打“小麻将”,我也逛逛书市。不过,逛书市这么高雅的举动,也被我本性流露地做得很“草根”——就象打小麻将的时候,我不时地想偷牌,逛书市我也只买盗版书。当定价120元一套的《哈佛MBA案例精选》被我20元收购时,当定价48元钱的《鲁迅杂文全集》被我8元收购时,我心里那个乐啊,乐得只能用“小人得志”来形容了。
  
  然后就看见那本厚厚的《张爱玲全集》。拿起来翻了翻,书做得还真不错。《倾城之恋》、《十八春》、《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张爱铃的代表作全有——除了封面艳俗了一点,除了纸张太薄了一点,除了装订太糙了一点,除了录入小姐是用拼音输入法来输入这本书的。嗯,就没有别的问题了。书摊老板要价10元,被我砍到6元到手。
  
  晚上的时候,我躺在床上,抽着烟,喝着年夜饭剩下的红酒,以我认为很“小资”的姿态,开始看这本书。顺手先翻到的就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于是,一段上海的浮华旧梦,一些缠绵悱恻的离离合合,在张爱玲聪明的文字、精妙的比喻下,渐渐浮现。我一边看着,一边不时地喝几口酒,在他们的故事中,惬意地感觉:做“小资”,挺好。
  
  书看得很快,很快就到了振保住院,而“红玫瑰”王珠蕊来看望他。两人“似乎”要分手。我说“似乎”,是因为这个《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故事,就突然到此而止——我买的这本书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写”到这里,就结束。于是,整个故事充满悬念。没有“白玫瑰”的张爱玲,悬疑得有点象希区柯克。
  
  又过了几天,和几个朋友喝酒,凑巧谈论到“格调”的问题。于是,我现炒现卖,对他们说:张爱玲不错啊,写小说挺有技巧的。你看,她写的《红玫瑰与白玫瑰》,书名是两朵玫瑰,但是其实只写了一朵“红玫瑰”,留下一朵“白玫瑰”不写。你知道为什么吗?“留白天地宽”啊,让你去想呗。听到这里,一个女“小资”诧异地看着我,然后怯生生地问:我们看的是同一本的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吗?
  
  这才知道自己错了。我的脸有点红,感觉没有“白玫瑰”的张爱玲似乎在远处冷冷地看着一个想混进“小资”的人之尴尬。
  
  做“小资”,也挺难的。所以第二天,我就去又买了一本盗版的《张爱玲作品精选》。但这次,两朵“玫瑰”总算全活了。

落雪 发表于 2010-10-12 21:02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玫瑰的红容易受伤的梦
握在手中流失于指缝
又落空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白玫瑰”的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