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爱情里最受益的人
哲学书上说过,爱情具有独占性,排他性。除此以外,我想爱情还具有赢利性。一段爱情,如果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让人无所收益的话,那么这样的爱情是难以维系的。
罗丹,著名的雕塑大师。大家都熟知他的艺术成就,却不知道在他辉煌的艺术成就之外,有一个女人为他颠覆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她曾是罗丹的一个学生。在他们相识的时候,罗丹尚未成名,但是她欣赏他,她丝毫不在意他是个有妇之夫,也不在意他们之间的年龄差距。她爱得如此投入。而在罗丹的眼里,她年轻漂亮,有艺术气质。她的出现,仿佛给他的生命注入了一股青春活力。在那段他们热恋的日子里,罗丹从她的身上获得了灵感,创作了许多以她为原型的作品。
罗丹渐渐有了名气,他的世界大了,而她,却渐渐感到了难以忍受的落寞。她忽然发现,自己是多么渴望能和心爱的男人一起,接受大众的祝福。她终于在某一天不告而别。此时的罗丹已是炙手可热的雕塑大师。他买了大房子,和他的妻儿一起幸福地生活。而她,独自一人生活在郊外,靠给人制作一些粗糙的雕塑维持生计,还不时受到请来帮工的男人骚扰。她曾经美丽的容颜,已被生活彻底摧残。罗丹后来偶尔得知了她的境遇,也想帮助她。但是她高傲地拒绝了。她不愿意让自己一直爱着的男人看见自己如今的样子,所以她宁可受穷,也不愿意再与他有任何牵连。
她最后的遭遇很惨,先是疯了,经常赤裸着身体,披头散发地坐在屋子里,后来被她的弟弟 送进疯人院,最后就死在那里。她的弟弟给她料理完后事,在她的坟前悲怆地问她:我可怜的姐姐,除了脚下的这一小块土地,你还有什么能留给我?
再有,张曼玉,刚出道的时候,有个名导演说爱上了她。张当时年轻,也欣赏对方的才气,也想着能到一棵大树下好乘凉。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这个打算让张一生都跟着他的男人,在张等了几年的时间里,用好的剧本把好几个名不见经传的新人捧红,却一直不兑现给张的承诺。最终,张黯然离去。
其实,年轻的时候真的勇敢,相信爱情的存在,也相信那个人,会一直把自己当成手心里的宝。但是生活,往往会给我们一个沉重的教训。你以为他只会给予你一个人的,也许他对别人是一样的慷慨大方。无论是丰厚的物质还是那些温暖的呵护,都是我们渴望从一段感情里得到的东西。当然,这两者的比重在各人心中是不一样的,但是两者,总是必须都得到的。否则,这段感情的存在,就显得毫无意义。爱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对方毫无回应,还能坚持爱下去的,要么是自虐狂,要么是18岁才有的想法。
所谓的互相包容,说白了,就是各取所需。交换彼此的感情,交付彼此的身体,交出彼此的真心。最简单的,就是男人愿意为一个女人花钱,花时间。女人,愿意为一个男人做家务,生孩子,愿意为他打扮自己,还有攒钱挣家当。这样的爱情,不必日日表达,但一定比那些海誓山盟的爱情长久实在。
什么都是相互的 饮食男女 爱情,是用行动来体现的,如果你爱他,就一定要理解他,信任他,并且随时作好与他同甘共苦的心理准备.
一个男人,如果真心爱一个女人,我想首先要给她一个妻子的名分,这样她才有日日与你相伴的可能与权利,得到大众祝福的爱情能走的更远. 最好听的情话就是:亲爱的,我们结婚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