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09-12-27 10:11

林黛玉的爱情

文/西岭雪
  少女多半会有林黛玉情结,多愁多嗔,自怜自艾,敏感又伤感。然而一天天大起来,自以为历尽沧桑,看透世事,便都抛弃了少时情怀,煞有介事地品评起薛宝钗、贾探春来,还有很多人喜欢王熙凤,甚或奉可卿为偶像的。若是哪个成年人自称喜欢黛玉,便会获得一片善意的嘲笑声。 然而我却的的确确,是在结婚后才开始重新喜欢上黛玉的。少年时自命清高,以为只有妙玉才可知己,黛玉则是太心狭了些,太多眼泪,太多醋意,自寻烦恼。待至成年,才知道专心一意地爱一个人其实有多么不容易。
  黛玉的爱情是纯粹而彻底的,她从看见宝玉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他,从未思虑怀疑过,一生人中没有一分钟摇摆。不像宝钗,是在入宫失败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做贾家媳妇。
对黛玉来说,爱便是爱,爱的是这个人,不是他的背景,他的前途,因此从未对宝玉有过任何要求或劝诫。只要他是他,她便希望与他永远厮守,两相情悦。她想的是“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生命的设置永远以宝玉为前提。
  黛玉的爱如此澄明清澈,高贵得莫可名状,曹雪芹惟有给她设定了一段前世姻缘:离恨天灵河岸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生得袅娜可爱,神瑛侍者见了,日以露水灌溉,使其得换人形,修成女体。那草衔恩未报,遂发下一段宏愿:倘若他下世为人,我也跟他走一遭,将一生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仿佛惟有这样的理由,才可以解释世上怎么会有那么绝对的爱情。
  曹雪芹为林黛玉的眼泪找到了缘由,却找不到归宿。她写:“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为谁?”全不能为自己的爱做主。
  她是孤身一人投在外祖母膝下寻求依傍的,上无父母怜恤,下无兄弟扶持,倘若宝玉辜负了她的爱,她便贫穷得一无所有,又怎能不多嗔,不多愁,不多疑?
  疑心的最集中表现便是伤心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因此她每每地讥讽宝钗,察言观色。然而一旦“蘅芜君兰言解疑癖”,宝钗送来燕窝,又说了许多知心话儿之后,她便立刻视宝钗如亲姐,推心置腑地做起知己来,再不想与她争竞。她认了薛姨妈做母亲,对宝琴直呼妹妹,甚至袭人奉茶时,宝钗喝了一口才递给她,她也毫不计较地接过来喝了——如此含蓄又坦然地表白了敬爱之情。
  最初看到那一回时只觉得好,觉得两个女孩子亲密无间。长大后再看,才觉触目惊心——袭人手上只有一杯茶,世上也只有一个贾宝玉。袭人说:“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抢先喝了一口,却将剩下的半杯递在黛玉手中。连袭人也觉得不妥,且知黛玉是素性好洁的,遂说:“我再倒去。”然而黛玉竟坦然饮干,将杯放下。
  这一段描写真是不敢往深里想,越想越觉得心疼。茶,在中国礼仪上的讲究实在是太丰富了。一授一递,一敬一饮,莫不有诸多含义,从端茶送客到斟茶赔礼,茶都是重要的道具。《红楼梦》里是很在意茶道的,也很在乎茶礼,王熙凤开黛玉玩笑:“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就指的是下聘的“茶订”。新妇进门,一杯媳妇茶是省不了的;收房纳妾,那妾也要先给正室敬茶;宝钗喝过的半杯茶,几乎相当于开出的题目,而黛玉竟然将它接受了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几乎可以理解为黛玉愿意与宝钗平分秋色,共事一夫,正如《儿女英雄传》中的何玉凤承认了张金凤。
  想到这一层,不能不让人心惊。可惜后四十回的续稿不见了,不然我相信宝、黛、钗之间的感情交流必然有更多的层次,不仅是三角纷争那么简单。高鹗简化了黛玉情感的层次,又给写回到最初的小女儿心性,将黛玉的形象定格在小心眼爱吃醋的调调上了,其实做不得准。前八十回里宝钗和黛玉都是有过挣扎与妥协的,连同他们身边的人也都在寻找一个成全的方法,所谓薛姨妈提到的“四角俱全”。
  喜爱黛玉的人必不能接受我的这种猜想,我自己也不相信黛玉最终会肯与别人分享爱情。她的结局注定是泪尽人亡,然而在泪尽之前,她是想过委曲求全的吧?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她突然不再追究“金玉良姻”的传言了。
爱一个人,爱到了极处,便是无嗔,无怨,无悔,甚至无妒,只是一心一意地为他着想,想他好,想他快乐,想他活得轻松。
  林黛玉,不单是因为吃醋和伤心而流泪,更煎熬的是这个退让与思考的过程。她在爱情上,其实是相当的隐忍和明决,除了爱,什么也不想要。
  这样的决绝与大度,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谁还能再说黛玉小气?
http://www.hanweiyang.cn/yang/Skinss/2006-3/200631117302248694.mp3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煞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09-12-27 10:23

少女时就有的黛玉情结,至今仍不改,为她的才气,为她的多愁,为她的眼泪,每每重温红楼,总会对黛玉更多一份了解,更多一份感悟,一年前看到西岭雪的这篇《林黛玉的爱情》,更多了一分感动。西岭雪对黛玉的爱情解释得多精辟:爱一个人,爱到了极处,便是无嗔,无怨,无悔,甚至无妒,只是一心一意地为他着想,想他好,想他快乐,想他活得轻松。想来世间能有多少人达到如此境界。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09-12-27 10:44

http://mp3.blog.163.com/mu_l/CJX2fSTUqU2zioh1rEhPBg==/75153818781751971.mp3
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碍…助凄凉!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碍…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碍…窗纱湿.

云儿飘飘 发表于 2009-12-27 10:46

http://www.chinaschool.org/SZZL/special/historycity/langzhong/html7/wnm.mp3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碍…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碍…

魔鬼的密糖 发表于 2010-4-4 13:47

好一篇难得美文,林黛玉的爱情,流传一段千古佳话,很喜欢文章中的这样一段话:爱一个人,爱到了极处,便是无嗔,无怨,无悔,甚至无妒,只是一心一意地为他着想,想他好,想他快乐,想他活得轻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林黛玉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