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子弹 发表于 2009-12-11 19:50

建国60周年庆影展开幕式亲历体会

3号有个机会去参加了建国60周年庆典图片展的开幕酒会,虽然很简短,但确实听到了不少有趣的数字和故事,也给大家汇报一下哈。

http://i3.6.cn/cvbnm/dc/d7/9a/425ef143c0e4f7e821701e40dbd6d3da.jpg

这个开幕酒会有近一百人参与吧,其中很多是十一当天参加了现场拍摄的新华社摄影记者,我不是圈里人,不太认得,但他们上台讲话的时候,一说起名字,我都还听说过,有的还能想起几幅典型作品。另外还有不少像我这样的爱好者,拿着个EOS 500D到处转悠。这次展览应该是佳能赞助的,估计很多展出的照片都是佳能专业器材拍出来的。现场展示了3台最新的小马四,就是刚刚发布的EOS 1D MARKIV。虽然这等专业设备距离我的荷包很远,但机会难得,我跑上去好好摸了摸。其中一台机器装的是17毫米的移轴镜头,这东西比小马四还罕见,我还是第一次上手。在佳能工程师的指导下,我试了试光轴的倾斜和偏移,对改变画面透视和景深挺有左右的,特别是打开小马四的液晶屏实时取景,在那块高清液晶屏上观看画面调整和改变的效果,真是很方便。呵呵,跑题了,我把开幕式当器材展了,谁让我是佳能的粉丝呢。

http://i3.6.cn/cvbnm/7c/70/25/35d6584aba2a74a5787985e70d5aa0f8.jpg

http://i3.6.cn/cvbnm/0f/dd/e2/8ca3a8755dee359d02959668ae3ad99c.jpg

全新的佳能小马四吸引了不少关注

开幕式上有一堆领导讲话,新华社的副社长、北京市的代表、佳能公司的副总裁、负责这次国庆拍摄报道的新华社摄影部主任。他们慷慨激昂的讲话中对这次庆典拍摄都评价颇高。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祖根提到的一堆数字吓了我一跳:十一当天,新华社共有98位记者在67个拍摄点工作;当天发出照片7042张,平均每12秒钟就发出一张;其中在峰值阶段的上午10点到11点,签发887张,平均每4秒发出一张照片。这可是经过图片编辑审核后发稿的数量,要是统计记者的拍摄量,那恐怕得是几十万级别的。

http://i3.6.cn/cvbnm/08/6a/b9/5c26f046de940e788bf6c30037194748.jpg

这三位我还比较眼熟,是佳能中国副总裁吉冈达生,专业市场部总经理山本敏彦以及负责市场的佳乐小姐。

http://i3.6.cn/cvbnm/87/d6/b7/b073902c633d746f433442b78265d865.jpg

佳能中国副总裁吉冈达生先生在致辞

徐祖根说到当天的摄影记者布置也够惊人的,从直升机、云梯车到摄影梯、地面共九层布局,在一张详细的拍摄位置图上,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标识,完全就像作战计划一样。现场每个记者要用什么镜头、在哪个时间、拍什么样的画面都经过仔细琢磨。我觉得除了天气是未知因素,这些摄影记者脑子里都已经有了拍好的画面了。

http://i3.6.cn/cvbnm/e6/78/dd/8fd586867689ec2c8c74478a6bb4aac5.jpg

这次庆典拍摄的负责人新华社摄影部主任徐祖根先生披露了一堆令人震惊的数字。

领导们讲完了,几位摄影记者也上台介绍了自己的拍摄作品。先是拍摄胡主席阅兵车通过城楼的王建民,他说拍这张照片最重要的是时机,画面中需要完整出现天安门城楼、仪仗队、敞篷车和领导人,不能有任何疏漏和遮挡。按王大校自己的话说,这张照片的拍摄时机只有2秒钟,10年前和25年前阅兵时,他也是坐在先导车上拍摄这个画面,当时的拍摄位置和现在差距只有1秒钟,而这次画面明显效果更好了。

http://i3.6.cn/cvbnm/35/02/e1/8c64c1258c71781b3751167fa58bf19e.jpg

王建民大校在介绍那幅阅兵“标准照”的诞生过程。

http://i3.6.cn/cvbnm/93/bc/68/b9a3b0816a0826eaa5f56e84e256a698.jpg

王建民拍摄的阅兵标准照,后来从摄影世界的光盘里找到的

接着是在云梯车上拍摄的费茂华,他离地面有20多米,是除了直升飞机之外最高的拍摄位置了。他说拍摄时的惊喜在于地面导弹运输车还没有驶出广场,第一批受阅飞机就拉着彩烟飞来了。他用超广角拍摄了这个画面,地面和空中军事实力全面展示呀。这次影展入口的巨幅照片就是这张。

http://i3.6.cn/cvbnm/e1/51/ca/b5089a2df9ac77e58b7d18c5ce8beec3.jpg

费茂华在云梯车上拍到了导弹运输车和飞机同时通过广场的照片

第三个发言的是吴晓凌,他的拍摄位置在东观礼台一区。由于前面临时搭建了观礼台,他的位置基本看不到阅兵和游行队伍。因此,他把长焦镜头对准了城楼上的主席台,按他的话说,就这么一个拍摄机会,算是背水一战了。在受阅飞机飞过城楼时,他抓住了这个瞬间,灵活的构图和生动的表情让照片非常出色。他说这是他十一当天最满意的照片,确实很惊险。

http://i3.6.cn/cvbnm/2e/d2/e1/fb768aeaafec46b2f56972b328f2ade1.jpg

吴晓凌拍摄的飞机通过广场时,主席台上生动的一刻。

开幕式酒会时间不长,通过投影机看了一些新华社记者们的精彩作品。忘了是哪位发言者的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国庆你通过电视转播看阅兵和游行,你肯定不如看照片这样感受清晰的画面和动人的细节;如果你是在现场观看,肯定不会有如此丰富的视角和感触;如果你是通过文字来体会,新闻图片带来的现场感是你无法拒绝的。”——这就是新闻摄影的魅力吧。

月守天堂 发表于 2009-12-11 23:15

我想去看这个展览了。

吴尊吧外交 发表于 2009-12-12 02:35

展览到什么时候截止呢?

清幽圣君 发表于 2009-12-12 05:56

确实,这次新华社调了很多佳能大白炮去现场,比拍奥运还热闹呢。

师师爱薇 发表于 2009-12-12 09:17

那个展览我去看了,很多片子都不错,特别是一些特写,当天看转播完全没有感觉的。

忘记曾走过 发表于 2009-12-12 12:38

太辛苦了,这么好的作品我一定要去看。

65288806 发表于 2009-12-12 15:18

太辛苦了,这么好的作品我一定要去看。

65288806 发表于 2009-12-12 15:28

太辛苦了,这么好的作品我一定要去看。

实实在再 发表于 2009-12-12 15:58

羡慕楼主能去参加开幕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建国60周年庆影展开幕式亲历体会